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长三角文旅主管部门共话发展:丰供给优服务,打造世界级高品质文化旅游目的地

俯瞰中国经济版图,长三角地区以4%的国土面积,集聚了全国约17%的人口,创造了全国近1/4的经济总量,是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这里同时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壮丽的自然景观以及独特的旅游资源,如何让这些资源串珠成链、绽放更大光彩?

3月6日至7日,2024年长三角文化和旅游联盟联席会议在扬州召开。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的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共话发展之举、共商合作之策。

携手齐心并行,文旅复苏硕果累累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

这一年,三省一市深化合作机制,4月举办的联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主题宣推活动审议通过70项年度工作清单,签署《长三角文化和旅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2023浦江宣言》,展望联盟未来工作,6月又签署框架协议,明确此后四年主要目标任务。

这一年,三省一市推动长三角智慧广电文旅一体化服务平台建设,联合推出20条“长三角革命文物主题游径”线路等一体化联动产品,持续推进以社保卡为载体的长三角居民服务“一卡通”在旅游观光、文化体验方面实现“同城待遇”,并推出“畅游长三角”“惠民一卡通”等公共服务产品。

这一年,三省一市赓续历史文脉,深化区域考古合作机制,推进江南水乡古镇建设,提升非遗文化传承水平。签订协议,围绕考古研究、活化利用、科技支撑、人才交流等重点领域,构建以“良渚文明”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核心文化标识。

这一年,在宣传推广上,三省一市深化合作办节赋能效应,相继举办上海旅游节、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等活动,共同打造“东方山水韵 自在长三角”区域文旅统一品牌,同时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以“园林里的诗意相遇”等长三角特色为主题赴西班牙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文旅资源推介活动。

这一年,三省一市文旅厅(局)联合签署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合作协议,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八个城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代表共同签署备忘录,正式建立跨区域行政执法协作机制。

“去年,江苏全景绘制‘两廊两带两区’工笔画,千方百计促进文旅行业快速恢复发展,全省接待境内外游客9.42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万亿元,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分别增长8.6%和1.7%。”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杨志纯介绍,作为今年联盟的轮值省份,江苏牵头起草了《2024年长三角文化和旅游联盟重点工作计划》。计划包括持续深化协作机制、合作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共同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合力巩固增强文旅消费回升向好态势、携手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协同提升文旅领域治理水平6个方面共54项重点任务。

会上还启动了2024长三角地区“美哉图书馆”视频征集活动,发布了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百城”名单并向代表城市授牌。

供给质量齐升,推动结构性改革出新出彩

在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方世忠的发言中,一段数据引人关注:“2023年,据不完全统计,一市三省累计接待国内旅游者达25.74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达3.1万亿元,超过2019年发展水平,占全国国内旅游人次、国内旅游收入比重分别为52.6%、63.1%。收入占比高于人次占比充分说明,长三角文旅市场消费活跃度高、综合贡献大。”

“当下,情绪价值、体验经济和意义消费蔚然成风,‘无意义、不消费’‘无场景、不消费’‘无体验、不消费’正成为风尚。面对需求侧新变化,我们要持续深化文旅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优质供给扩大需求,努力推进长三角地区文旅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方世忠说。

方世忠建议,要聚力服务国家重大文化战略,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项目为引领,联手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更加凸显红色文化,全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聚力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共建区域文旅消费城市圈和集聚区,扶持优势文旅企业跨区域强强联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和旅游集团。联手实施文化和旅游“出海战略”,联合组团在境外参加交易会、博览会,举办文艺汇演、文博大展等活动。

“长三角既是全国最重要的旅游客源地市场,也是全国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2024年春节,长三角接待游客约1.5亿人次,旅游总消费约1400亿元,可以说旅游是四省市共同的‘金饭碗’。”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厅长陈广胜提出,突出项目共建,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要加强区域协作,共同谋划和推动文旅大项目大平台建设。持续深入推进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环太湖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圈建设,努力推出更多新的标志性成果。要突出推广共谋,培塑高品位品牌价值链。长三角应合作推出一批精品线路,培育一批消费品牌,开展一批文旅宣推活动,全方位提升长三角旅游在海内外市场的吸引力。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周明洁表示,当前,安徽省委、省政府正大手笔谋划大黄山(包括黄山、池州、安庆、宣城四市全域)建设,致力打造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下一步将联合沪苏浙,推进区域重大项目建设,让大黄山成为长三角区域休闲旅游“后花园”、长三角世界级高品质文化和旅游目的地重要支撑极。

民生普惠便捷,聚力创造美好新生活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越走越实,这里的居民互相观光旅游愈加频繁,“一卡通”“民生”也因之成为会议高频词。

过去一年,安徽创新开展“520”安徽文旅惠民消费季,举办长三角森林旅游宣传等活动1100余场,发放文旅消费券4.5亿元,拉动消费逾160亿元。“去年,我们还开启四地互动办节模式,上海旅游节在安徽黄山、六安设分会场。”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周明洁介绍,在增强区域联动的同时,安徽注重提升公共服务共享水平。组织“新时代 新徽班 新气象”精品剧目赴上海、南京、杭州展演,长三角地区186个图书馆、8000多名读者参加阅读马拉松大赛,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阅读赛事。长三角居民服务“一卡通”同城待遇已基本实现在安徽国有图书馆、博物馆、A级景区通用。

周明洁建议,长三角应继续携手拓展领域,做实惠民服务。通过长三角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联盟,扩大舞台艺术、展览策划、群文创作等合作交流,举办第十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长三角优秀戏曲剧目展演、第五届长三角一体化古镇发展大会、长三角原生态民歌邀请赛、跟着考古游长三角等活动,拓展社保卡在文旅领域“一卡通”应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方世忠建议,长三角加强区域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长三角居民服务“一卡通”在旅游观光、文化体验方面实现“同城待遇”。优化区域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联合推动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升级为“全国性赛事”。促进文旅公共服务资源互通共享,建设数字文旅长三角一体化服务平台。加强舞台艺术、文博美展和群文创作等合作交流,联动开展“社会大美育”工作,让本地居民和中外游客得到中华文明与中华美学的深厚滋养。

“截至目前,浙江所有公共图书馆、国有博物馆均实现长三角社保卡通用,全省251个收费A级景区支持‘惠民一卡通’。”陈广胜建议,突出文化共享,构建零距离服务生态圈。实施长三角公共文化服务提质行动,深化长三角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及新型文化空间跨省共享。强化数字赋能,探索“游浙里”应用、“文旅码”与“数字文旅长三角一体化服务平台”互联互通,推动实现“四地一体、全程联动、一码关联、实时感知”。

持续深化合作,谱写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篇章

“沪苏浙皖是共饮一江水的好邻居、推进一体化的好兄弟。过去一年,三省一市合作更加紧密。”杨志纯表示,2024年,江苏文旅系统将更加坚定走长三角文旅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之路,重点抓好四个“新”:扎实推进文旅高质量发展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以文旅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做示范”的生动实景为长三角文旅现代化建设镶嵌江苏美丽拼图;全面展现文旅消费回升向好新气象,持续打造“跟着演出去旅行”、国风沉浸式体验活动等新的消费热点;更加彰显新时代“诗”和“远方”新魅力,联动打响长三角“主题+体验”之旅系列品牌,开发联动长三角的旅游产品和线路精品;着力构建文旅领域治理现代化新格局,以制度机制创新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效能。

作为联盟会议轮值召集人,杨志纯提出三条建议:

在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上共担重任。率先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现代旅游业体系,深化公共服务机构全方位交流合作,推动打造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休闲度假区,共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高能级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高地、世界级高品质文化和旅游目的地,让人们在长三角文旅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共谋合作。提炼展示江南园林、水乡古镇、良渚古城等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文化元素,共同推出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典范,共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地区文化特点和国际一流水准的长三角文博圈,努力将长三角地区打造成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的重要阵地。

在巩固和增强文旅消费回升向好态势上共挑大梁。共同开展文旅领域扩消费、促投资相关工作,联合推动重大平台、重大项目落地见效,联手拓展入境旅游市场,联动提升文旅市场监管服务和现代治理水平。尤其是顺应消费升级新趋势,共同培育和推广“音乐+旅游”等新业态,共同打造“数智蝶变”文旅消费全新场景,以文旅消费持续回升向好助力长三角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颜颖

责编:王建朋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