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古时民间认为到了这时,蛰伏一冬的龙开始抬头活动。龙抬头时节,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以南很多地方都已经开始进入雨季,春雷始明,因此龙抬头标志着阳气升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春耕也由此开始。
承载着传统文化中的美好寓意,在刚刚过去的“二月二”,江苏各地以不同的方式庆祝这一节日,除了“剃龙头”、舞龙,还涌现出放风筝、逛市集等等新“玩法”。
11日夜晚,在苏州相门古城墙,千架无人机以天为幕,以城为景,“拼”出龙抬头的图案,市民纷纷举起手机记录这一“龙年好兆头”。

江苏省风筝协会等单位联合全省各地风筝协会共同举办了“二月二,龙抬头”风筝放飞活动,通过放飞长龙风筝的形式营造节日氛围,弘扬和推广传统风筝文化。

在“龙抬头”这一天,仰望夜空,的确可以在天空中找到一条“星星组成的龙”。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科普主管董志川介绍,其实“龙抬头”的来源是天上星象的变化。我国古代,为了观测太阳、月亮以及五大行星在天上的运行位置,古人将地球黄道赤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28组,由于这28组星象环绕在太阳月亮以及金木水火土五星的四方,就像它们居住的场所一样,于是便将这28组星象称为二十八宿,其中的宿就是居住的意思。
而二十八宿又按照东西南北的四个方向划分为四象,即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和北方玄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这四大“象”,每一个“象”都包含了七个宿,而东方的七个宿之所以被称为苍龙,是与其形状有关的。
董志川解释,东方的角宿、亢宿、氐宿、房宿、心宿、尾宿、箕宿,七宿恰好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于是这七宿便得名东方苍龙。在苍龙七宿中,角宿是龙角,亢宿是龙的咽喉和形象。人们耳熟能详的《射雕英雄传》中,郭靖降龙18掌的亢龙有悔就是来自于此。氐宿是龙爪,心宿是龙的心脏,尾秀和箕秀是龙尾。

而每年农历二月初二的龙抬头,指的就是角宿在二月初二这一天的天象变化,进入冬季以后,苍龙七宿都会隐没在北方的地平线之下。直到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的时候,角宿才会率先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出现,由于此时苍龙七宿的整个身体部分还是在地平线以下,只有龙角角宿刚刚露出地平线,因此便将这一天象变化称为龙抬头。苍龙七宿从地平线上升起,也就预示着阳气的升起,而龙抬头也就是一年中阳气生发的开始。
“在龙抬头这一天,除了‘剃龙头’之外,还有很多习俗,比如‘采龙气’、‘吃龙食’、起龙船、放龙灯等。”董志川介绍,其中采龙气指的是早上卯时及5点到7点之间出门,面朝东方,深吸气会带来吉祥。吃龙食则泛指很多,比如吃春饼叫做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馄饨叫吃龙眼,吃饺子叫吃龙耳等。总之,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是一年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日子。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宣 杨易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