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15日是叙利亚危机爆发13周年的日子。13年来,叙利亚人民经历了长期的战乱、流离失所,叙利亚国内人道主义状况危急。根据联合国难民署的数据,叙利亚国内目前仍有680万人居无定所。目前,叙利亚境内冲突的烈度已大大降低,但那些被战火毁坏的家园却迟迟没有重建。当地政府表示,经济制裁下的叙利亚物资短缺、劳动力短缺、专业知识短缺、资金短缺,重建面临重重困难。
这里是大马士革南郊的街区,在十多年前被毁,如今依旧得不到重建。

总台记者 王薇薇:我们在这里看到了重建非常缓慢。这里曾经居住着一千多户家庭,十年过去了,整个区域依旧处在废墟当中。
一些重返家园的家庭就在废墟中开展生活。艾哈姆两年前回到这里,就在这片废墟之上、原来的屋顶之下,撑起两间危房。而在战争前,这是一套带庭院与游泳池的两层楼房。

叙利亚民众 艾哈姆:这房子以前是两层楼,楼下楼上各有四个房间。这里是院子、厨房、浴室,这里有一个楼梯,这里曾经有一个花园,种着橄榄、柠檬,最后还有一个游泳池。
2014年,几场空袭让这里变成废墟,艾哈姆一家逃到大马士革西郊避难。八年逃难生涯耗尽了财产,他的家庭从富裕变为赤贫。他的孩子从记事起,就从未体验过父辈曾经拥有的带游泳池的楼房庭院。

总台记者 王薇薇:这样的废墟没有供电,他们用太阳能电板,一天只有两三个小时的照明。供水是靠挖井来解决。

电力只能满足基本照明,因此艾哈姆的女儿会赶在有太阳光的时候把作业做完,然后靠充电照明灯读书。
艾哈姆想要将房子建得更好,但在制裁之下,叙利亚崩塌的经济让大多数家庭只能勉强填饱肚子,没有资金建房。

叙利亚民众 艾哈姆:我买不起砖块,我所有的工作收入都用来支付食物和家庭开支。我们在市政府注册重建住房已经两年半了,但至今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根据联合国难民署公布的数据,除了680万居无定所的国内难民,还有520万叙利亚人生活在邻国的难民营中。国内重建进展的缓慢让他们至今只能身居异乡。
叙利亚公共设施与住房建设部官员告诉记者,战争毁坏了大量街区,破坏了叙利亚的基建能力,而经济制裁导致的物资、资金短缺等因素,更是让重建工作迟迟无法大范围展开。

叙利亚公共设施与住房建设部副部长 玛丽:战争前,我们曾拥有庞大的机械和车队,但叙利亚危机让我们损失了很多,其中也包括建筑人才,克服这些问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投资是有限的,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包括在友好国家之间,不稳定的局势让投资者感到恐惧。

玛丽表示,叙利亚政府近期通过了新的投资法,赋予投资者特权,希望能够吸引外国投资者参与叙利亚的重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