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你好,这里是江苏!|长泾:古韵遗风“东舜城”

长泾镇,隶属于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地处江阴市东南部。长泾镇因境内泾河称泾里,泾河两岸街市绵延里许,又称长泾里,镇以此得名。

长泾古称“东舜城”,传说舜帝在此刀耕火种、开化先民。据考证,长泾已有7000多年人类生息史、5000多年文明史和2500年文字记载史,为吴文化发祥地之一。

以西泾河、东新河、长泾河组成的三泾里地区,水何澹澹、岸芷汀兰、风景如画,自古就为文人墨客汇聚之地。如今,长泾依然保存着千米石板老街、汪家石牌坊、张大烈故居等56处明清建筑,2010年,长泾镇入选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梁武帝时期,长泾十年九旱,昭明太子萧统赴长泾,修筑18座堰坝,此后长泾仓廪渐足、人气渐旺。这项水利工程至今仍造福着长泾百姓,发挥着水利灌溉作用。梁武堰遗址2021年入选《江苏省首批省级水利遗产名录》。

江阴蚕种场系民族工商业资本家宋氏兄弟于1928年所建,在蚕桑养殖、蚕种培育等工艺方面,既世世相传又代代创新。在老街“唧唧”的纺织声中,古镇孕育了大量民营纺织企业,打响了长泾“中国粗纺呢绒名镇”的金字招牌。

长泾儿女名人辈出。古时,丹青大师“元四家”之一的倪瓒在此归隐山野、挥毫泼墨;中医外科名家夏颧在此学博行善、施医惠贫。近代,诞生了中国催化科学先驱者张大煜、同位素地球化学家张理刚、著名抗日烈士张大烈、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上官云珠等一大批名人志士。

文字:刘霞

图片:江阴档案史志馆

设计:曹家瑞

翻译:卫鑫

鸣谢:江阴档案史志馆

责编:白雪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