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农业新质生产力大家谈|陈发棣:加快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需求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编者按】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当下热议话题。在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如何催生、怎样发展?3月15日,由省乡村振兴研究会、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主办的“发展新质生产力与农业现代化走在前”专家研讨会在南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围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生物育种、智能装备、智慧农业、人才培养等话题展开热烈探讨。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就是科技创新,创新驱动实质上又是人才驱动,而人才的培养又主要依靠教育。南京农业大学校长陈发棣表示,推动农业强省建设走在前,要充分发挥农业高等教育的支点作用,培养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

那么,要如何加快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需求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陈发棣认为,应该从“理念、行动、建议”三个层面着手进行——

“农业高层次人才是塑造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陈发棣表示,从理念来看,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要承担者,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根本支撑,未来需要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高精尖人才和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复合型人才等农业高层次人才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因此,塑造新质生产力,必须树牢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人才放在最优先位置。

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迫切需要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拔尖创新的高层次农业人才从哪来?“我校近五年新增人工智能、农业智能装备工程等9个新专业,并积极申报数字经济、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新兴专业,自主设置植物表型组学、智慧农业等交叉学科;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4名,入选各类国家级人才项目200余人次,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建有包括两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在内的116个国家和部省级科研平台……”陈发棣表示,在行动上,要加快培育壮大农业新质人才,必须建设优势特色学科,组建一流师资团队,并建设重大科创平台。

“目前,江苏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71.8%,超过全国平均近10个百分点,江苏有优势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因此,在策略方面,要构建全社会协同的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体系。”陈发棣认为,政府要围绕重点支持的农业领域新兴产业,出台引导性指南和政策性文件,对农业领域重大项目、重大行动方案等加快布局和投入;探索完善“公费农科生”培养计划,为农业农村基层“订单式”培养人才;通过金融、财政、土地、税收等方面的综合优惠支持,引导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加强研发投入,将实验室建在高校,指导企业与高校联合创办现代农业产业学院、乡村振兴学院等新型育人组织。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姚政宇 王建朋 吴琼 /文

蒋文超 /摄 

责编:田墨池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