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江苏文艺工作培训班|李斯思:主打“听劝”,双向奔赴成就爆款“红楼”

314日至15日,江苏举办2024年度全省文艺工作培训班。14日,江苏大剧院副总经理李斯思进行授课,从“舞台作品Z世代的推广运营”这一角度,解读现象级舞剧《红楼梦》为什么这样,探寻文艺精品创作如何获得高反响市场效应,实现群众文化供给与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双向奔赴

2023年全国巡演113场,走过20多座城市,与20多万观众相遇;所到之处一票难求,很多观众选择二刷,三刷,甚至十几刷……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指导,江苏文投集团策划,江苏大剧院出品的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摘得了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也获得市场和观众的真心认可。对于《红楼梦》被称为“现象级”艺术爆款,李斯思表示,巡演票房并非全部,剧目在观众心中的口碑和生命力更应该是其能否被称为爆款的判断:“我们真正希望的是,这部剧不管什么时候拿出来演,依然还有观众愿意买票来看。”

精准“定位”,直击观众核心需求

“演到100多场时,导演李超还在追问我,是不是花钱买热搜了?”李斯思笑着回忆。对江苏大剧院和剧目主创团队而言,舞剧《红楼梦》带来的最大惊喜,莫过于巡演过程中在各个社交媒体上涌现出惊艳的数据表现:“微博、小红书的相关话题,阅读量均超一亿次,阅读量和点赞数呈指数级增长。抖音上,舞剧《红楼梦》的热门视频浏览量超过10亿,而且几乎所有话题标签都是观众自发做的,都是‘自来水’式的安利。”在李斯思看来,喜欢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分享,是Z世代观众的显著特征之一。票务营销平台大麦网也根据实名制购票信息给出了用户画像分析:年轻人是购票主力,平均年龄在27岁左右,大多为女性,来自全国各地。

“针对这样的用户,我们就要反过来问自己,他们为什么喜欢《红楼梦》?”李斯思说,该剧之所以成为许多年轻人在网上极力推荐的必看剧目,是因为与年轻观众产生了别样的感情连接。“有的观众赞叹像做了一场绚烂多彩的梦,美到失语,真实又破碎,有的感慨震撼!原来大梦一场的人是我,后劲很大,有的思考金陵十二钗,绕不开的两个字是青春,观剧是与红楼相遇,也是与青春对话……”在她看来,这群年轻观众,情感的抒发既热烈又理性,观点的表达既多元又积极,更多的是谈美的体验、传统文化的张力、对个人和社会的启迪,因为和他们相遇、碰撞、交融,舞剧《红楼梦》才展现出了强大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视听上的强烈冲击,对审美的无限追求,同样是舞剧《红楼梦》圈粉年轻人的重要因素。李斯思表示,在演出、观剧的时候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很多观众特意穿着汉服,精心搭配妆造,盛装出席。她们喜欢合影留念,在演出结束后动情不已,和“同好”们一边欢呼一边流泪……“这就是说,我们的观众都特别注重仪式感,对美有非常充分的渴望。”为此,主创团队用年轻且富有想象力的创新编排,带领观众入梦”“游园,沉浸式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东方古典美学的魅力。“现在的观众非常渴望视觉冲击力。为‘绝美的舞台买票,坐在台下的那一刻,自然而然会觉得这张票钱花得很值。”李斯思表示,理解这种“愿意为喜欢的事物买单”的心理状态,才能抓住当下舞台创作的重点。

观演互动,点燃“双向奔赴的热情

百场如一,而又越演越好,舞剧《红楼梦》是主创团队与众多观众“联合创作”的佳作。“粉丝希望什么,我们就满足什么。”李斯思表示,主打“听劝”,积极回应,让这部剧真正走进了年轻一代的心里,收获了一批又一批的真爱粉

在剧中,不少十二钗“同框”的画面十分养眼。而正式开演前别样的暖场、演出结束后精心的谢幕也都美得让人心醉。李斯思介绍道,这两个环节的设置都源自观演互动。起初,观众反映说在剧中搞不清楚“十二钗”各自的身份,于是导演在演前增加暖场演出入梦,由演员手拿代表自己角色的花朵上台,在插花的过程中增进观众对人物的了解。谢幕环节也经过了精心设置:所有演员返场,满怀热爱地冲向舞台,冲到观众面前,在最近的距离和观众产生“化学反应”,带来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和深深共情。“暖场、谢幕、演员组合‘比心’,专门设计物料素材……这些多样化的场景都是根据观众需求设计的,并及时呈现到接下来的演出中。”李斯思说。

Z世代的观众,尤其喜欢“双向奔赴”。为了能让观众有更好的互动体验,主创团队主动为演职人员和观众见面提供好的环境,和各地巡演站一起设置富有特色的拍照打卡互动装置,跟博物馆、艺术剧院等联手打造VR活动展区。李斯思介绍:“今年江苏大剧院也要做红楼市集,和丝绸博物馆一起提升‘红楼展’,来增加粉丝跟我们之间的黏性和互动。”

二创“出圈”,吸引观众主动传播

舞剧《红楼梦》火爆全网,二次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众多观众、网友自发拍摄剪辑短视频,借助互联网平台,这些动情call”、大力点赞迅速走红流行。“看到这些二创,特别感动于我们观众的热情。”千字万字的“repo”(观剧感言),60分钟的播客,连载四格漫画、层出不穷的“十二钗”卡通形象……让李斯思感受到观众网友惊人的想象和创意。

“现在网友都是有大才的!感觉自己写也写不过,不如让大家去发挥去创造。”时刻代入年轻人的理解与视角,舞剧《红楼梦》主创团队始终兢兢业业地提供更多“二创”素材。“拿文创来说,我们能力有限,目前做的主要是贴纸、徽章、帆布包、画册、票夹、黑胶唱片等小物品。虽然看起来普通,但这些品类都是观众买回去后能够做二次传播,或者能够拿来跟演员做二次互动。”李斯思表示。

她也透露,虽然团队不会去买热搜,但也会“制造”热搜的亮点:“我们请专业演员录制了‘十二钗’的翻跳视频,然后通过B站将它分发给平台上的红人舞蹈博主,和许多网友热心自制的翻跳视频一起,在今年1月掀起了一个网络小热潮。在她看来,二次创作放大了舞台艺术魅力,激起了更广泛的观剧欲望,越来越成为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每一个观众都是一个‘电视台’,正是从他们手中传播出去的一个个素材,一个个创作,汇聚成了舞台作品真实而强大的流量。”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吴雨阳

责编:姚依依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