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西安交大校长王树国卸任,校园再现难舍难分的感人一幕,师生夹道送别,王树国向众多师生三鞠躬作别。这样的场景让人动容。
政声人去后,民意离别时。卸任时师生惜别,是因为其在任10年间始终为教育事业殚精竭虑,彰显了教育家的风范,留下了宝贵的教育理念和精彩的教育故事。其一,满怀家国情怀做学问。被公派到法国巴黎留学的王树国谢绝了国外导师的挽留,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致力于国家高水平机器人研究。其二,踏实做人、敢于做事。其以高尚人格、渊博学识、出众能力和廉洁形象赢得了广大师生发自内心的尊敬,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等改革,换来了西安交大的气象一新。其三,对学生关心关怀。王树国多次寄语年轻人要勇于追逐梦想,实现人生价值。犹记得,去年7月,西安交大毕业典礼恰逢大雨,校长王树国雨中脱稿寄语毕业生,校党委书记卢建军为他撑起雨伞。这场特殊的演讲,令无数网友感动。书记校长一言一行所体现出的品格、作风,是言传,更是身教,“是给毕业生们上的最好一课”。
陶行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帅正,人心齐、事业兴。校长卸任,当像王树国这样留下好口碑,留下宝贵的“遗产”。“北大之父”蔡元培,留下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理念的思想“遗产”;“南开之父”张伯苓,“将学校作成一法制学校”,留下了教学管理等制度“遗产”;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彭康坚定带头迁校,“我们这个多科性工业大学如何发挥作用,都要更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留下了“西迁精神”的精神“遗产”;西北大学校长侯外庐提出新校风新学风新研究风,留下了“建设人民的新西大”理念“遗产”,成就了“各校向西北大学看齐”的佳话……
所有的“遗产”都源于校长们在任时不遗余力的努力。有的大学校长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的初心,有的大学校长筚路蓝缕,终身为高校改革事业奋斗;有的大学校长的治校办学之道为人们念念不忘、津津乐道……孜孜以求、功不唐捐,如此,才成就了好口碑,留下了好名声。
校长卸任,不免也会留下“遗憾”。诚如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李培根曾在离职演说中19次提到了“遗憾”。“根叔”的“遗憾”涉及学科建设、学生培养、学风校纪、教师发展乃至大学的“独立精神和自由表态”等不同领域,充满自省精神。这种“自揭其短”式遗憾所展现的,是对大学管理、大学精神等的深沉思考,是校长自身强烈的责任感,更是其对教育未来发展的深深期许。
校长卸任,更留下了“疑问”,那就是“什么样的校长才能称为好校长”。复旦大学前校长杨玉良认为,大学校长是社会先进文化的代表,当社会出现失范的时候,大学校长和他的教授们要出来发警示之言;大学校长应该是社会道德的楷模;必须是大学使命和教育理念的坚守者;应该是一所大学学科宏观布局的总设计师。上海大学老校长钱伟长提出,大学校长首要目标是培养人,“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王树国的答案是,“作为领航者要让船上的人感到安心,能够驶向美好的明天。”毋庸置疑,不同人眼中的好校长各有特色,但有些品质是好校长共有的:作为学者,踏踏实实做学问;作为改革者,敢于打破窠臼,勇于突破,以大学精神成就理想的大学;作为“师者之师”,真正成为广大师生真心拥戴、真诚信赖的引路人。这样的“领航者”,才能引领大学驶向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