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3月21日,“红领巾劳动吧”线下实践活动走进校园。请跟着我们,一起去体验南京市江宁未来科技城小学的趣味劳动课程,感受“红领巾”们如何在动手实践中,学习劳动技能,感受劳动快乐。

走进学校的“劳动厨房”,一排排整齐摆放的厨房用品映入眼帘。芦蒿是南京人非常爱吃的一种野菜,今天沈志会老师带领四(1)班学生上了一节主题为《寻味金陵——芦蒿炒香干》的烹饪课,课上同学们分为6个小组进行PK。早在几天前,同学们就已经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网络信息收集,在小组合作交流下,形成一张张劳动思维导图。

有了思维导图的加持,大家的操作非常清晰明确。择菜、洗菜、切菜,同学们撸起袖子,有条不紊地进行备菜。
在烧菜环节,大家分工合作,“主厨”将切好的芦蒿倒入锅中,随即开始翻炒起来。有的小组还配备了专门的“调味员”,他们在一旁伺机而动,找准时机将相应的调味料倒入锅中。组员们彼此间配合得非常默契,不一会儿,一份香喷喷的芦蒿炒香干就出锅啦。

接下来,就到了同学们最期待的品鉴环节。每个小组派出一名品鉴员,逐一品尝完六组的作品后,秉承着公平公正原则,选择出自己最喜欢的两个小组作品进行投票,并讲出选择的理由。最终,第三组凭借着颜色好、口味香、摆盘美等特点,在这场“厨艺争霸赛”中拔得头筹,并跟大家分享了经验。

比赛结束后,孩子们“一拥而上”,可以开始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美食。“劳动的果实最甜美,我觉得比爸爸妈妈做得更好吃。”南京市江宁未来科技城小学学生武一一学会新技能后非常自豪,表示回家后他要跟爸妈一起做这道菜,比一比谁的厨艺更好。
“从去年我校劳动厨房落地开始,我校劳动教师积极设计烹饪主题课程,带领学生进行了‘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探寻金陵味道’‘讨人厌蔬菜大变身’‘寻味春天’等烹饪主题活动。”南京市江宁未来科技城小学劳动教研组长陈雨佳表示,学生在劳动厨房不仅学习了烹饪技术,还锻炼了探究学习、分工合作、反思改进的能力。

活动当天,三(7)班的“红领巾们”在陈雨佳老师的带领下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三维眼镜》制作课。在老师的讲解下,同学们学会了三维眼镜的制作方法,迫不及待地动手制作起来。

画出眼镜的形状并进行裁剪,再将红蓝镜片贴在镜架上,一个三维眼镜就制作好啦。“我发现制作的时候,镜腿特别容易断。”完成制作后,孩子们纷纷就自己在制作中遇到的难题展开交流。

同学们戴上亲手制作的三维眼镜,沉浸在三维画面带来的震撼里。“通过这次的劳动课,我学到了一些有关光学的知识,劳动老师向我们介绍了3D眼镜的原理,让我明白了它是如何让画面产生立体感的。”黄艺涵上完课后,对科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快来看看我们做的花!”
“我们做的扇子真的很好看!”
……
巧手编织、手工皂、非遗绒花、羊毛毡……学校一楼走廊处显得格外热闹,这里正在进行的是劳动作品展销会——同学们将自己制作的劳动作品展示出来并进行售卖,不同班级的同学们纷纷在“摊位”前卖力叫卖。

有些作品的制作周期短,有些则是同学们历时一周才做出来的。展销会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活动当天,云南省义务教育青年劳动教师研修同步开展,来自云南的老师们认真倾听,积极参与,学习交流,丰富多彩的劳动课程获得了他们的一致好评。学校开展的各类劳动实践体验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劳动热情,培养了他们热爱劳动的好品质,促进了他们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钱晶晶 余勤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