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地评线】交汇点评|“素人”写作让我们看见生活,更让我们打破偏见

不久前江苏“外卖诗人”王计兵的第三本诗集《低处飞行》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其首部诗集《赶时间的人》已发行超10万册;快递小哥胡安焉的《我在北京送快递》成为豆瓣2023年度图书榜年度图书;互联网大厂女工张小满的《我的母亲做保洁》出版3个月加印3次,网络上更是好评如潮……还有更多“的哥”“矿工”“农民”等身份的“素人”们出版自己的作品,并成为畅销书。

这些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素人”,他们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工作中的人与事,写我们看到但不一定知道的悲欢离合,而且这种纪实类的写作也充分得到了市场的认可,逐渐成为了一种文学现象。

这种文学现象很好地说明文学创作并不一定是专业作家的“专利”。写作本身并没有太大的门槛,关键问题在于文字内容本身。从广受好评的“素人”作品来看,他们无一不是靠真挚且朴素的情感打动读者的。在高度发达的社会分工中,各行各业都有很多值得被书写的故事,前提是细致的观察与思考,而上述那些登上畅销榜的“素人”作家,无疑都做到了这一点。

某种程度上说,素人作品唤醒的是我们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与热情。生活处处有风景,且就在我们的“附近”,这种“附近”不是互联网中虚构的爽剧、搞笑的喜剧,也不是满屏高富帅、白富美的“奢华生活”,“素人”笔下的“附近”是真实存在的身边人、身边事,相比于互联网里被构建出的“诗与远方”,素人笔下的“底层故事”更打动人心。

外卖小哥王计兵、快递小哥胡安焉、家政工范雨素……这些“素人”作家笔下的故事,给读者们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打开了发现附近生活的真实窗口,让社会对他们从事的职业有了更多的了解与尊重。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不少源于陌生与偏见。“素人”写作更像是代表某个行业与领域的发声、发言,“素人”作家让我们看见他们的生活,更让我们认真审视自己的生活,打破原有的偏见。在他们的作品里,我们感动、我们唏嘘、我们沉思,从文字阅读转入现实生活,就可以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多一份钦佩。

或许,从文学角度来说,本没有“素人”写作这样的说法,每一个人都可以拿起笔去书写,去记录,文学不设门槛,就如同生活不分贵贱,不分年龄、职业,用心生活、用心记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春天。

正如同王计兵的诗歌《低处飞行》最后几句诗中写道:这低在大地的声音/才是万物向上的乐章/如果人间有第五个季节/那一定是,小哥的春天。(范杰逊)

责编:李爽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