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姑妈篮球赛”太欢乐了!参赛的不止“姑妈”

“只要不把篮球抱回家

就不算犯规”

这句略显夸张的话

较为形象地概括了“姑妈篮球赛”的特点

大约20年前

“姑妈篮球赛”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兴起

一位摄影师在雷山县排里村

拍到了几位苗族妇女正在打“姑妈篮球”

画面中

一位身着民族服装的妇女抱着球准备上篮

另外几名妇女正在跑上来拦截

她们脸上均洋溢着欢笑

“姑妈篮球赛”资料图片。(雷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当地人称呼外嫁女儿为“姑妈”

因最初参与者主要是外嫁返乡的妇女

当地人便给这种形式新颖的篮球赛

取了一个十分接地气的名字

“姑妈篮球赛”

雷山县体育事业管理中心主任石芳说

黔东南州素有“百节之乡”之称

篮球赛是当地群众庆祝节日的“标配”

但以前很少有女性会打篮球

她们就突破传统篮球圈的规则

创办了这个形式新颖的比赛

3月8日,雷山县西江村队球员(右)与凯里市队球员在2024年黔东南州首届姑妈篮球邀请赛的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姑妈篮球赛”有一套独有的规则:

没有走步违例,球员可以抱着球跑

“只要不是故意犯规

原则上都不会吹罚”

当常规比赛时间结束双方比分相同时

不会进行加时赛

而是通过罚球决出胜负

后来

“姑妈篮球”受到越来越多人喜爱

逐渐走出雷山,越传越广

“姑妈”也由特指外嫁返乡的妇女

演变为泛指女性

贵州一家体育公司

在黔东南州16个县(市)

64个村寨调研发现

很多地方都在打“姑妈篮球”

“氛围很好,打球的人很快乐

看球的人也很快乐”

今年春节期间

在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景区举行的

“2024年西江姑妈篮球赛”

分为

18至35岁和36至55岁两个组别

赛程为期一周

共吸引当地75个村寨参赛

比赛奖品主要是手工锻造的银饰

3月8日,台江县代表队球员在2024年黔东南州首届姑妈篮球邀请赛的比赛中投篮。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3月8日至10日

当地村民又自发组织了

2024年黔东南州首届姑妈篮球邀请赛

比赛分为大众组和乡村组

共邀请了黔东南州各县市19支球队参加

经过激烈角逐

来自雷山县的两支球队

分别在各自组别夺冠

记者在现场看到

每场比赛开始前

对阵双方会相互拥抱

然后手牵手共同向观众致意

赛间休息时

现场观众还能欣赏到

芦笙舞、锦鸡舞和侗族大歌等

独具黔东南民族特色的文艺表演

3月8日,村民在2024年黔东南州首届姑妈篮球邀请赛半场时间跳芦笙舞。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姑妈篮球赛”受到了不少游客喜爱

从深圳自驾到贵州游玩的柳女士和家人

之前并不知道有这个比赛

但到达现场后

很快被现场氛围和场上情景吸引

在篮球架后方的台阶上

找到一处空地坐下观赛

“这个比赛很有趣

‘姑妈’们非常有爱、团结”

“姑妈篮球”不仅丰富了少数民族妇女的生活

给她们带来了快乐

还给她们提供了更多展示自我

结交朋友的平台和机会

第一次参加“姑妈篮球赛”的姑妈潘永银说

她觉得这种比赛很好玩

打完球和对手一起去聚餐很有意思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

不少网友也表达了对“姑妈篮球赛”的喜爱

据雷山县委宣传部统计

截至目前

“姑妈篮球”相关话题的

全网浏览量超27亿次

3月8日,剑河县队在2024年黔东南州首届姑妈篮球赛的一场比赛结束后,展示获得的奖品。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中国女篮队员韩旭曾发布视频说

“‘姑妈篮球’展示了女性朋友的美丽与自信”

更多网友喜爱的

是她们在球场上自然流露的

开怀恣意、活出自我

尽情享受运动带来的

那份纯真、动人的快乐

“‘超级碗’也不过如此了!”

责编:沈蕾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