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使用预制菜要明示!预制菜“国标”让消费者吃得明白放心

近日(21日),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首次明确预制菜定义和范围。

明确预制菜定义和范围 兜牢食品安全底线

据业内统计,目前我国26个省、直辖市布局预制菜肴产业,加工企业超过75000家,2023年产值突破5300亿。针对当前预制菜产业出现的热点问题,如何让消费者吃得明白放心?如何推进预制菜产业规范健康发展?

通知首次明确了预制菜定义和范围。预制菜应当兼具预制化和菜肴的特征,突出工业化预加工特点和菜肴属性,具备和符合规模化、标准化、洁净化、规范化食品生产加工特点和要求。

通知还明确,预制菜是以食用农产品等为原料,经工业化预加工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不得添加防腐剂。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净菜类食品,以及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等主食类食品不属于预制菜。

不得添加防腐剂 将对行业产生重要影响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反面案例让消费者“谈预制菜色变”。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担忧,主要集中在生产者、经营者信誉是否有保障,产品是否添加防腐剂、添加剂等。此次发布的通知也明确规定,预制菜不能添加防腐剂、严格食品添加剂使用。

专家认为通知及时回应了群众对添加防腐剂问题的关切,满足了消费者对安全营养健康食品的期待,对预制菜生产企业提出了更严格的质量管理要求。

成都大学四川省预制川菜研究院院长 王卫:督促企业通过先进清洁、生态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例如高效冷链技术、天然防腐保鲜技术、冷链杀菌技术,还有无损害的高温处理技术等,实现不添加防腐剂的预制菜的风味保持和安全保障。

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将进一步加强

在商家不告知的情况下,尤其在点外卖的情况下,消费者很难单纯从外观和口感上分辨是否为预制菜。目前,消费者普遍关注餐饮环节预制菜使用情况,期待餐饮商家能够公示。

通知提出,要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这对于商家和预制菜的生产厂家以及监管部门提出了具体要求。

通知要求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属地监管责任,严把预制菜生产许可关口,重点检查预制菜生产经营企业进货查验、生产过程控制、贮藏运输等环节质量安全措施落实情况。

相关专家还指出,要促进预制菜这一新兴行业的健康发展,在预制菜相关定义明确后,还需尽快完善预制菜相关的标准体系。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首席科学家 张春晖:包括预制菜的术语定义,加工技术规章规范,产品标准和质量安全标准等系列标准。有了预制菜的系列标准,才能更好地为质量安全监管、产品质量把控、消费者保护等方面提供抓手。

责编:王茹雅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