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浦口区位于南京市西北部,城乡融合程度较高、农业科创资源丰富,是都市农业的典型代表。近年来,浦口区紧紧围绕产业振兴重中之重,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推动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精端,加快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持续优化结构布局、不断拓展增值空间。

自2023年8月创建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以来,浦口区不断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紧紧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塑造新动能新优势,形成科技孵化、示范应用、技术推广一体化驱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模式。
夯实三大基础,强化科技赋能的要素支撑
推动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打通基础设施“大动脉”,建成数字乡村“一张图”和打造科技人才“强磁场”是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强本固基、打牢科技赋能的运行基础。
近年来,浦口区持续开展农村交通、水利、电网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升级、智能化改造,加快推进城乡网络一体化建设,实现了全区涉农街道光纤网络100%连接到户、5G网络信号覆盖率超95%的杰出成果,基本做到了与城市“同网同速”。同时,浦口区凭借基础资源、公共服务、产业监管、乡村治理、农机管理5大板块组成的“数字乡村一张图”,整合了区内42个部门655类资源,累计归集数据量2.3亿条,基本实现了全区涉农数据一屏全览、一网统管。

人才的培育和引进是解决困难的内源动力。2023年,浦口区着力打造国家级科创平台的“金字招牌”,招引涉农领域高端人才团队50多个,举行了一系列农业农村创新创业大赛选拔多维度人才,并通过定期开办乡村振兴战略培训班、新农人研修班,梯次培养农村“领头雁”队伍。目前浦口区已培育基层农技人员140人、高素质农民700人次、资助21名青年大学生申报补助学费58.026万元。
推进三大工程,拓展科技赋能的发展格局
浦口区坚持运营化思维、市场化机制、品牌化塑造,全面构建科技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格局。通过“项目牵引、企业主体”的方式,浦口区立足农创中心这一招商主阵地,引进孵化农业科技企业100多家,包括天邦、三主粮、益客农牧等近10家知名农企。农芯智慧农业研究院的数字化农机装备、江苏思威博公司的“有机肥”产品等多家企业的产业化成果先后在浦口熟化并向全国推广应用。

秉持“以科技为先”的发展理念,浦口区制定了一套扶持农业技术绿色创新的措施与政策,全力推进生态营造工程,与新希望集团、中信集团共同组建了17.8亿元的科创资金,深入开展科企森林培育行动,积极进行池塘生态化改造和基础设施升级,目前已完成池塘生态化改造2.72万亩,特种水产养殖占比达90%。

浦口区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发挥农业科技团队竞争力,培育“一村一品”,提升品牌“广度”。目前,浦口绿色优质品牌农产品比重已达70.8%,其中,永宁青虾已经入驻盒马鲜生,四季永宁也已登陆金鹰商超。通过打造“不一样的浦口味道”,浦口区服务农业主体累计营收2.2亿元、利润6000万元,浦口特色农产品不仅有身份,而且有身价。
升级三大平台,创新科技赋能的治理模式
浦口区以科技赋能、机制创新为核心,把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相结合,拓展网格化综治平台,打造智慧化防控平台,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推动农村从“治理”向“智理”转化,激发新活力、全面提效能。
通过不断完善“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机制,自主研发“大联勤综治平台”和“联勤通”移动终端,浦口区全域开展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推进数字乡村村级治理平台,建立起基层问题处置反馈闭环流程,构建了“村社区自处置、区街助处置”双循环机制。目前,“区街村”三级联勤联动、联合执法的“多网合一”乡村治理模式基本形成。
并持续推进新一代“雪亮”技防工程和“智能安防小区”建设,打造智慧化应急管理平台,完善对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情况的及时预警和动态监测,推行长江禁捕“电子围栏”、建成区级农污运维中心、打造智慧农污处理系统……浦口区将现代科技、数字技术深度应用于各重点领域,全面夯实乡村治理的科技支撑。

依托“汇浦”一站式信息服务平台,浦口的政务服务代办点已经覆盖全部行政村,服务事项线上办理率达到96%,真正实现了农业、文化、教育、医疗、民政、社保等功能服务“一网通办”。
奋楫笃行,履践致远。入选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是对浦口区致力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成果的认可,更是继续努力前行的动力。下一步,浦口区将坚定不移提高现代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坚持科技赋能再强化、融合发展再深化、主体服务再优化,切实提升现代农业产业竞争力,为国家农业现代化增添“浦口模式”,为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贡献“浦口经验”!
通讯员:高金军、雍元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