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共保联治,“绿色交响”曲不断

328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制度创新成果2024年一季度发布会在示范区举行,集中发布示范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领域探索形成的“跨域统一生态环境准入制度”“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统一量化评估机制”“跨界饮用水水源地共同决策、联合保护和一体管控机制”“重点跨界水体联防联控、协同治理及生态共建机制”等4项制度和实践成果。

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介绍,这些制度创新成果,是示范区建设四年多来针对跨区域共保联治普遍性问题、重难点问题所进行的有效探索和经验总结,已经具备较好的实施成效,可为全国其他重点地区推进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提升绿色创新能级提供可借鉴的范本。

“一河三湖”景更美

西起东太湖边的时家港,东至黄浦江上游泖河东塘港,全长57.2公里,自带跨界属性的太浦河,把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地紧紧串联在一起。

春分过,微风不燥,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太浦河上,一只水鸟掠过水面激起阵阵涟漪,两岸涵养林各色枝叶与太浦河碧绿的河水融为一体,形成一条景随路走、绿随车移的优美生态长廊,宛如“时光隧道”,吸引不少骑行爱好者、自驾车主前来打卡。

沪苏浙交界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河湖荡漾其间。区域内,太浦河与淀山湖、汾湖、元荡是重点跨界水体——《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点跨界水体联保专项方案》中明确,根据一体化示范区和协调区的范围,将47个主要跨界水体纳入联保,其中太浦河、淀山湖、元荡、汾湖这一河三湖则是加强跨界水体联保共治的重点。

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聚焦“治水”这一关键问题,张忠伟介绍,两省一市、三级八方共同制定了《示范区淀山湖、元荡、太浦河(含汾湖)等重点跨界水体联保专项治理及生态建设实施方案》,以项目化、清单化形式统筹推进跨界河湖生态治理。

如今,太浦河共保联治示范段完成22公里生态绿廊建设;淀山湖堤防达标及岸线贯通工程(江苏段)已完成,青浦段(一期)即将完工,淀山湖(昆山片区)11条河道完成清淤整治;青浦、吴江两地持续同步推进元荡岸线生态修复和功能提升工程,共修复岸线全长23.9公里,元荡成为首个地跨沪苏两省的示范幸福河湖。

制度创新破难题

一组数据显示:2023年,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地表水优类断面比例从2019年的75%上升到96.2%AQI优良率从78.4%上升到84.1%,“一河三湖”(太浦河、淀山湖、元荡、汾湖)重点跨界水体水环境质量提前达到或优于2025年目标。

数据背后,是一系列制度创新成果在发挥作用。不止治水,让示范区底色更绿,必须依靠的,无疑是深层次的制度创新。

比如,为解决示范区两区一县生态环境管控要求不一致、产业准入要求不统一、部分省界区域“三线一单”环境管控单元不能有效衔接等问题,两省一市生态环境厅(局)会同示范区执委会制定实施了《示范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包括鼓励事项、引导事项、禁止事项三个部分共30条。该《清单》发布后,作为示范区各地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政策制定、规划编制、区域开发、项目建设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切实发挥了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一张图”中的“底线”作用,从源头上防控环境污染的同时,有效激活示范区绿色发展动能,环评管理效能不断提升,符合条件的项目环评编制时间平均缩短65%,编制费用平均减少55%,审批时限减少72%

又比如,生态环境部太湖东海局、水利部太湖局会同示范区执委会制定的《示范区生态环境评估指标体系》,通过构建涵盖社会经济影响、生态环境状况、生态服务功能、调控管理等四个方面的生态环境调查评估指标体系,统一两区一县生态环境质量评估的内容、尺度和方法,解决了两区一县评估要素单一、评估指标不统一的问题。

“示范区建设四年多来,深耕一体化制度创新这块‘试验田’,紧盯区域协调发展共性难点问题持续攻坚,在不改变行政隶属的前提下打破边界,探索跨行政区域共建共享、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省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所所长、研究员,江苏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春龙说,可以看出,制度创新联动及时、与时俱进,一体化效能彰显。

复制推广见实效

跨界水体共保联治制度、“三统一”(生态环境标准、监测、执法统一)制度、环评制度集成改革、环境准入清单……随着一批又一批制度创新成果“上新”,另一件紧要事——复制推广,也在加速推进。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钱江用三个典型案例讲述在复制推广示范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制度上的“江苏作为”——

2023年,江苏和上海、安徽分别签署沪苏、苏皖交界地区跨界河湖共保联治备忘录,推进跨界水体一体化共保联治取得积极进展。在此基础上,江苏和安徽签订了新一轮长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协议,实施补偿资金与水质改善相挂钩的双向补偿机制;

在天目湖流域,溧阳复制推广跨界水体共保联治制度,探索下游跨界参与上游生态环境治理,创新横向生态补偿方式,以水生态产品量化补偿方式投入3000多万元,对安徽省郎溪县洙漕河流域范围内青虾养殖区实施有序退养。此项跨界合作,形成上下游政府、周边农户、两地企业绿色共赢格局。

在京杭运河区域,苏州吴江区先后与嘉兴秀洲区、桐乡市出台《京杭运河(澜溪塘、清溪)共保联治专项方案》,安排22项重点工程项目,提升国考断面水质;与湖州吴兴区签订《跨区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协作机制备忘录》,将两地4.6公里分界线两侧各延伸1公里范围,作为交叉联合执法区域,等等。

“示范区的探索还在继续。”张忠伟说,今年,将聚焦68项重点工作,包括深化生态环境执法统一制度、推动建立排污权使用和交易制度、加强水源地应急联动、统一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和评估、持续发布生态环境监测报告以及创建首批示范区绿色领域企业等六个方面。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建朋 姚政宇

责编:林杉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