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7月5日至7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赋予江苏“四个新”的重大任务,即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
“四个新”的重大任务,既是对江苏的要求也是江苏的责任。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南京市雨花台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率先在全市聚焦“四个新”的重大任务,从去年10月开始,结合雨花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每月一期集中学习的形式开展系列讲座,深入推进“四个新”的重大任务的雨花实践。
2023年10月27日、11月23日、12月20日和今年1月25日,东南大学首席教授、江苏社科名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徐康宁,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教授陈柳,文化和旅游部资深专家、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二级研究馆员戴珩,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成伯清,依次开讲,带来了四场有理论高度、有生动案例、有启示教益的精彩讲座。
关于如何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徐康宁指出,要坚持对外开放、及时了解世界、把握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善于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的东西,利用一切创新资源为我所用。讲座中,他充分肯定雨花台区做强创新企业“主力军”、筑牢创新“大平台”、增进创新“驱动力”的科技创新之举。
陈柳认为,未来竞争将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平行产业链的竞争,竞争走向取决于各自产业链效率和创新的增进动力。作为南京市冲击万亿级产业集群的排头兵、主阵地,他希望雨花台区继续在软件主导产业、先进制造产业、营造优良产业生态等方面,以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建强产业生态为导向,积极打造独具雨花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推动人文经济发展上,戴珩希望雨花台区继续紧扣“全面创新、全域高新”发展愿景,全力“打造新滨江、建设数字城”,系统推进文旅资源开发,活化利用历史文化遗址、梅钢工业遗存,让典籍中、文物中、遗产中的老雨花,与现代化的新滨江、数字城有机融合,推出一批具有时代特色、雨花特质的文化精品。
2023年,雨花台区以35项民生实事为抓手,民生领域投入在财政支出中占比超过82%。成伯清以南京南站区域党建联盟360、翠竹园社区“四方平台”工作法为例,高度肯定雨花台区在社会治理方面的生动做法,“雨花台区的社会治理既遵循了顶层设计,也依循了社会纹理。”
从实践中总结提炼珍贵的发展经验,从理论中找寻发展的动力依托。雨花台区历来高度重视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在原原本本学的基础上,采取交流研讨、点单授课、专题辅导、现场研学等方式,努力做到“供需对接”、实现“精准滴灌”,强化学用结合,持续提升学习成效。2023年,雨花台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共开展专题学习会30次,其中交流研讨20次,交流发言165人次。
雨花台区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报告再次强调,区委常委会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这个主题主线贯穿始终。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雨花台区将继续把握“全面创新、全域高新”的目标定位,围绕“打造新滨江、建设数字城”的具体实践,精彩起笔、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的雨花篇章!
本报记者 昝寻寻 通讯员 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