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万千气象看云南丨访昆明花拍中心 聊春城“花业”

新华网昆明3月30日电(记者 潘子荻)29日,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全渠道交易总量约459万枝。随着购买商按下键位,玫瑰、满天星、向日葵等鲜花从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发往全国各地……

在这里,“花”是一种生活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不只是有鲜花点缀的生活,更是能靠鲜花增收致富的美好生活。

1983年,时任昆明市呈贡农业局良种场场长的化忠义首次将鲜切花引种到斗南自家的责任田,鲜花开始盛开在昆明人的生活里。

斗南村的菜农纷纷跟上化忠义的步伐,开始种植花卉。斗南鲜花名气渐渐传开,1990年前后,在斗南村的主路上,成捆、成筐的鲜花摆在街边售卖,花农、商贩将这条街挤得水泄不通,50米长的“斗南花街”由此形成。

花潮人海日夜交替,来自全国各地的上万名花农花商在这里集聚,数百万枝鲜花在这里集散,数以万计的资金在这里流通,社区的土地价值随之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不断增长,斗南社区的居民成为呈贡第一批因鲜花致富的群体。

鲜花让斗南百姓的生活越过越好,而在今天,鲜花拍卖师、鲜花经纪人、鲜花分拣员、花束包装师、鲜花经销商、鲜花电商、物流等职业群体正在将汗水和时间付诸鲜花,将梦想、希望寄托在一枝枝销往世界各地的鲜切花上。

在这里,“花”是一门生意

“手快有手慢无,考验的还是我们对鲜花价格和市场行情的综合判断。”一位鲜花经纪人向记者介绍。

在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每天下午1点,900多位鲜花经纪人在这里严阵以待,平均4秒交易1次,0.6秒的手速之差就会错失良机。

图为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拍卖厅。(新华网记者 潘子荻摄)

这里是鲜花市场的“晴雨表”。作为一个综合性产业服务平台,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的一个工作重点就是提供市场信息服务,通过产业大数据分析实现“数字产业化”,从而增强议价权、预判市场动向、指导花农生产。

“我们的鲜切花交易数据库里存储了40多个大类、3000多个花卉品种及长达20年的交易数据。” 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董事长曹荣根介绍说。

通过大数据挖掘,为政府产业政策的制定、市场开拓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广大花农了解市场、指导生产提供有力的帮助。

近年来,昆明花拍中心立足云南花卉产业现有基础和发展需求,依托高品质供应链组织能力、交易整合能力,建设以交易为核心、产业配套服务和科技研发为两翼的全产业链数字化服务平台,打造“云花”产业第一互联网平台。

在这里,“花”是一张名片

中国市场的鲜切花,每10枝中至少有7枝来自云南。鲜花是云南的代名词,更是云南走向世界的一张靓丽名片。

一辆辆满载鲜花的冷链货车从这里出发,奔赴全国各大城市,成百上千吨的鲜花销往俄罗斯、波兰、日本、韩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图为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物流中心。(新华网记者 潘子荻摄)

云南斗南花卉产业集团执行总裁钱崇峻说:“从前年开始,云南就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产花区域了,全国来讲,云南批发出去的鲜花占比超过50%。发展到2035年的7000亿元,基本上翻两番,集中在云南也要翻两番。云南的花卉将从174亿枝增长至七八百亿枝,年交易量也会从现在的一百余亿枝上升到五六百亿枝,这就是一个历史使命。”

斗南的鲜花飘香四海,向全球各地的人们展示着中国云南的美好形象。

责编:王茹雅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