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首次发布!《简牍探中华》确认失传千年的《乐》或找到实证

湖北荆州古城,又叫“江陵”,曾是大名鼎鼎的楚国郢都,千百年来,见证着历史的变迁。20世纪80年代,出土于此的张家山汉简为世人还原了怎样的鲜活历史?3月31日20:00档,《简牍探中华》第四期将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揭秘张家山汉简里的中华故事。本期节目是继里耶秦简、云梦睡虎地秦简之后,首度聚焦汉代简牍,将引领观众一探“汉承秦制”格局下,西汉初年的治国理念和社会生活图景。

首度聚焦汉代简牍

全方位解读“汉承秦制”

《简牍探中华》前三期节目聚焦里耶秦简和云梦睡虎地秦简,从小切口入手讲述秦代郡县制下的小城故事以及庞大严明的律法系统,让观众在文明交融与历史演进的动态过程中,深切感受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第四期节目聚焦的张家山汉简,共计2000余枚,包括中国首次出土的大规模汉代律令,将帮助观众进一步理解、认识“汉承秦制”的连续性和发展性。节目中,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研究员李均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杨博三位专家将结合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奏谳书》《汉律十六章》《功令》等原始记录,深入浅出地解读西汉初年在法律、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的法律条文,揭示其中的丰厚内涵与深远意义。

长达4个多世纪的汉朝是继秦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重要时期。张家山汉简的出土,让我们读懂了这个大一统王朝在初定天下时承袭秦制,对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正如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研究员李均明所说:“通过张家山汉简,我们不仅能看到‘汉承秦制’,对比秦和汉的律法,也能看到汉初的制度设计,统治者施行宽刑薄赋、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推动了社会进步。”

独家发布王家嘴楚简《乐谱》

演绎2000多年前的“古法养生操”

作为探析西汉初期社会百态的第一手资料,张家山汉简中除了大量的法律类文献,也有中国早期数学著作之一《算数书》,首次出土的医学典籍《引书》《脉书》,相传为伍子胥兵法的《盖庐》等许多早已失传的典籍。《算数书》被称作“2000多年前的数学问题集”,书中不少生动有趣的算题侧面体现出先民劳动生产的真实场景。节目访谈现场,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将借一道关于纺织效率的算题,带观众感受中国古代数学的智慧精华。

你知道古人有哪些养生保健的方法吗?“导引”是中国古代呼吸吐纳、肢体运动、意念引导相结合的治疗与养生术。本期节目中,专家将为观众详细介绍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导引学专著典籍《引书》记载的“眼部导引疗法”和“导引保健操”。同时,节目实景戏剧部分也将生动讲解“导引保健操”的动作要领,传递“春产、夏长、秋收、冬藏”的长寿之道。

书写在简牍上的文字诉说着浩瀚历史进程中的点滴细节,简牍研究为后世探寻中华制度文明,以及实证中华5000年历史搭建了一座跨越时空的桥梁。

从2019年至今,湖北省荆州市陆续出土大量战国简牍,这是近年来考古界的重大发现,简牍的修复、整理和研究工作也引发世界瞩目。值得期待的是,荆州博物馆馆长王明钦将在《简牍探中华》节目中,独家发布关于这批战国简牍的最新研究成果。据王馆长介绍,2021年,考古工作者在王家嘴墓的楚墓中发现3200余枚战国简牍,其中160枚左右所记载的很可能是“战国六经”之一《乐》经中的内容,如果最终被证实,将会为《乐》经的存在提供史料实证。这批暂时被命名为《乐谱》的简牍,主要由天干和一部分简洁符号组成,蕴含着丰富的节奏韵律,它们的出土使后世得以一探2000多年前礼乐文明的灿烂辉煌。

本期节目如何再现西汉初年从兴起走向兴盛的发展历程?带领观众回到“汉承秦制”格局下的历史现场?3月31日,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20:00档,《简牍探中华》第四期邀你共同步入张家山汉简里的故事场景,探寻简牍中的文化密码!

责编:刘艳元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