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肴美馔 诗词歌赋 风味人间
美食与诗词自古以来
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昨晚播出的《2024中国诗词大会》第四期节目中
选手以“风味”为题
共享诗词的美味盛宴

答题时间到!
这些题目“有滋有味”
诗意在哪里?诗意就在生活里
“长江绕郭知鱼美 好竹连山觉笋香”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风起鲈鱼脍 芹香碧涧羹”
小编为你精选本期节目5道题
带你感受生活里的万千滋味

3 2 1 请听题
01.“更添糖 拼折本 供他几碗”请问店家拼着折本也要卖的食物是什么?
A 馄饨
B 元宵
题干出自南宋名相史浩的《粉蝶儿·咏圆子》,圆子就是元宵,唐代叫浮圆子。
✔答案是B。
02.“堂上垂素发 含饴弄儿孙”中的“饴”指的是?
A 蜂蜜
B 麦芽糖
“饴”是麦芽糖。唐代以前甜味剂主要是来自蜂蜜和麦芽糖。三国时曹丕偶得进口的蔗糖还向东吴人炫耀,甘蔗制糖技术是唐代时从印度取来的真经。
✔答案是B。
03.请根据以下线索,猜一种水果。
在范成大笔下,它是黄灿灿的
在杨万里笔下,它是酸溜溜的
在贺铸笔下,它是湿漉漉的
李清照见到它,表情羞答答的
这几句分别对应的是“梅子金黄杏子肥”“梅子留酸软齿牙”“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梅子和盐是中国早期美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调味品。
✔答案是梅子。
04.请根据以下线索,猜出一种果实。
外面看“葫芦虽小藏天地”
剥开它“红颗珍珠诚可爱”
端上桌“诗客兴来堪佐酒”
它的名字藏在“为花岁岁祝长生”里
✔答案是花生。清代以后就已经开始称花生为长生果。
05.请根据以下线索,猜出一种零食。
它的原材料“累累嵌成万颗珠”
它的制作过程“大弦嘈嘈如急雨”
它吃多了就会“唇焦口燥呼不得”
吃它的场合可以借用“雨来看电影”表达
爆米花起源特别早,早在明代杨基的《眉庵集》中就有相关记载:春入吴门十万家,家家爆谷作生涯。就锅裂碎黄金粟,随手翻成白玉花。
✔答案是爆米花。
慢下脚步 穿越千年
珍馐背后的故事尽收眼底
在本期节目中
我们与古人重逢
在12米长卷《姑苏繁华图》中
品味了两百多年前的盛世味道;

我们与自然相逢
走进香格里拉 体验松茸采摘
感受松茸从食材到美食的新鲜味道

还有这些精彩看点不容错过↓
1
12米长的画上画了1万多人
200多年前的苏州有多繁华?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的绝美风光连乾隆皇帝也念念不忘
他曾命宫廷画师徐扬
绘制了一幅长达12米的画卷
用以展现姑苏的繁华与热闹

画中人物多达1.2万
不仅有卖文具的、卖火腿的
还有迎亲队伍、撑船船夫和考生
……
每一个都栩栩如生!
快来感受下这份跨越时光的烟火气吧~
2
火腿的名字居然是御赐的
金华火腿中的火是什么意思
“珊瑚同肉软 琥珀并脂明”
“火腿”一词,最早是在宋代出现的
宋钦宗因其颜色如火、味道鲜美
故赐名「火腿」
这一叫就是千年
不得不说,老祖宗是有点取名天赋在身上的!
3
背上背篓采菌子去咯!
云南人有多珍惜大自然的馈赠
云南的香格里拉
既是风景胜地
也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味!

“色如鹅掌味如蜜 滑似莼丝无点涩”
挖松茸、闻菌香、品佳肴
在挖松茸时留一点根在泥土里
取之自然,又还之于自然
体现了云南人的取材之道
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真实写照
只有风物良好 方能风味永存
4
诗仙李白也是个“刺身脑袋”
为什么说生鱼片起源于中国?
“呼儿拂几霜刃挥 红肌花落白雪霏”
早在李白的诗中就出现过生鱼片
彼时的唐刀淬炼工艺十分先进
可以将生鱼片片得非常薄、非常细!
可以用“脍不厌细”来形容
“脍”作动词是指切生鱼片
作名词是指切出来的生鱼片
你知道还有哪个成语也表达了近似的意思吗?
人间有味是清欢
柴米油盐酱醋茶,人间有百味
琴棋书画诗酒花,人生有况味
愿大家都能纵享有滋有味的美好生活!
《2024中国诗词大会》
3月23日起
每周六CCTV-1 20:00档首播
每周日CCTV-10 20:10重播
共赴春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