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地评线】江东时评|网红路牌“一窝蜂”令人烦

近些年,蓝白配色的“我在××很想你”式路牌火了,在过去两三年风靡全国。然而,最近有记者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质疑这些路牌。原本代表浪漫情调的路牌,已经引发审美疲劳,胡乱标示的地理方向,还有误导游客的可能。

“我在××很想你”“想你的风还是吹到了××”,这些路牌以蓝白配色为主,兼有拼音、方向和地名,远远看去几乎难免真假。最初兴起时,这种路牌因为其独特创意给城市增添了浪漫气息,满足了过往游客和市民浪漫想象。不过,随着规模的扩大,大家逐渐审美疲劳,“路牌树起来”不再“流量滚滚来”。尤其是,不少商家为引流而“商业造景”,将地名换成了企业和门店名,不加掩饰的商业目的让浪漫情怀多了一丝功利色彩。这些拙劣的效仿充斥着廉价感和山寨风,矫情而烂俗,显得既“不走心”也“不走新”。不断有诸如“感觉很土”“非法设置路牌”等负面质疑声传来,甚至有人制作了“我在××忍你很久了”“想你的疯还是抽到了××”的同款路牌进行调侃。

路牌承担着指路作用,其设置是否科学规范,会影响城市道路命名秩序和标识指位功能。媒体就曾报道多起网红路牌指路“乌龙”,由于网红路牌往往同样标注有“N”“W”等,一些游客对路牌部分信息信以为真,给旅客、市民添了麻烦。多地民政部门和城管部门提醒,道路标志牌设置有严格的审批流程和标准,未经审批设置属于违规,不要因好玩、能引流等原因就随意设在路边。《地名管理条例》规定,擅自设置、拆除、移动、涂改、遮挡、损毁地名标志的,由地名标志设置、维护和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对责任人员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也就是说,沿街任何商家、单位、住户,均没有设置路牌等地名标志的权限,私设未经审批的路牌属于违规。

路牌给人们指向,有关部门也要给网红路牌指明方向。当前,部分城市已开始着手拆除网红路牌,但更多的网红路牌还树立在城市各个角落,其中相当一部分路牌与正规路牌相当接近,成为易被混淆的“李鬼”路牌。其实,商家“蹭热点”引流并非不可,但创意也要避免盲目跟风。从心理学上讲,当新奇刺激长期重复,新鲜感和心理满足就会依次递减、出现审美疲劳。更重要的是,创意不能突破规定,不能让“网红路牌”从商圈、景点和商家内部区域“站”到公共道路旁,这就越界、过线了。

《围城》中曾用“落伍的时髦,乡气的都市化”来形容文中人物方鸿渐“生平最恨”的“摩登姑娘”,甚至认为某些风格的装扮“活像那第一套中国裁缝仿制的西装”。城市管理和商业创新也有相通之处,只有因时因地、识变应变,才能鲜活传承其一地人文调性和文化传承,真正做到“走新”又“走心”。否则,难免会有一种“土潮”的突兀感,让人看后产生接踵而至的审美疲劳,无法共鸣、期待成空。

(韩宗峰)

责编:袁媛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