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蘇从哪里来|这处完好的西晋墓地全国罕见,三件文物尤为珍贵

3月29日,在苏州召开的江苏省考古学会上,公布了20项2023年江苏“优秀考古成果”,《煎药庙西晋墓地》是其中之一。

邳州煎药庙西晋墓地是江苏境内少有的保存完好的墓地,也是全国少见的没有被盗扰过的西晋墓葬群,其中出土的三件珍贵文物,不仅体现出墓主人较高的身份与等级,也为研究该时期丝绸之路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线索。

位置示意图

煎药庙西晋墓地发掘负责人、南京博物院研究员马永强介绍,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5年7月—2016年9月,南京博物院、徐州博物馆、邳州博物馆对邳州新河煎药庙西晋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这是继洛阳西晋王陵、山东临沂洗砚池晋墓后西晋考古的又一重要发现。为什么1700年来没有被盗?是因为墓地之上原为村庄,世代有村民居住,所以才躲过了盗墓贼的洗劫,实属难得。

根据煎药庙墓地 M8 门墙发现“下邳国县建忠里谋显伯仲伯孝伯”刻铭,加上发现墓葬9座,不仅规模较大,而且分布规律、排列有序,马永强推测应是西晋时期下邳国的一处家族墓地。

邳州历史悠久。秦统一全国后置下邳县,汉代下邳县曾为楚都,韩信为楚王时,就驻此处。东汉时置下邳国,管辖十七城,区域范围相当大。三国时,著名的曹操灌城、吕布被缢、关羽降汉等历史事迹都发生在这里。

不过到西晋时,下邳国已为一个小诸侯国。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将自己的堂叔司马晃封为下邳王,此后直到公元311年,石勒攻破下邳,下邳国灭亡,共存在了31年。

徐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照建表示,晋时分封的诸侯王死后一定会被埋葬在自己的封地。此次发现的西晋下邳城和煎药庙村墓葬群之间,只有短短的十几公里。因此一些专家认为西晋时下邳国范围很小,在这个范围里能够拥有如此高规格墓葬的,可能是下邳王的墓地。但从陪葬品来看,级别并不够,因此墓主的身份还有待考证。

墓地随葬品摆放位置明确,出土了金、银、铜、铁、海螺、贝、玻璃、石、漆、瓷等质地随葬品,其中一枚纯金打造五铢钱引起了专家的注意。

金五铢

这枚金五铢近圆形,不太规整,色泽金黄,通体都是纯金打制。币面上以篆书刻着“五铢”二字。邳州博物馆馆长程卫告诉记者,汉武帝时,下令禁止郡国铸钱,中央政府成立专门的铸币机构,五铢钱从此启用,一直到隋均有过铸造,历时长达739年,是我国历史上铸行数量最多、时间最长最为成功的钱币。而金五铢现发现数量极为稀少,迄今为止经考古发现仅出土4枚。除了煎药庙发现的金五铢,其余均为汉代所铸。煎药庙的金五铢,外形虽然呈圆弧形但并不规整,“五铢”二字笔画随意刻画,排列方式也前所未见,所以应当为西晋时期特制的一枚钱币。

马永强认为,这枚金五铢应该为一种朝廷赏赐性财物,绝不是一般官员所能得到,这是墓主贵族身份的体现。

在出土的文物之中,其中鹦鹉螺杯、铜扣贝类耳杯、玻璃碗尤为珍贵,带有明显的异域风格。

修复过的鹦鹉螺杯

“鹦鹉螺杯”在文献中也有记载,三国时期吴人万震所著的《南州异物志》云:“扶南海有大螺,如瓯,从边直旁截破,因成杯形,或合而用之,螺体蜿蜒委曲,酒在内自注,倾覆终不尽,以伺误相罚为乐。又曰 : 鹦鹉螺,状如覆杯,头如鸟头,向其腹,视似鹦鹉,故以为名。”对杯的来源、用途和形状都做了详细描述。

最早提到鹦鹉螺杯的诗是南朝梁吴均的《赠别新林诗》:“去去归去来,还倾鹦鹉杯。”最为有名的则为李白《襄阳歌》,“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从诗作中可见鹦鹉螺杯为一种酒器。

程卫介绍,从外表上看,鹦鹉螺杯以海螺外壳为杯身,通体彩绘,外有铜箍并施以鎏金。仿佛一只栩栩如生的鹦鹉扭转头部,梳理羽毛,又似将头插入翅中酣睡,整体造型宛如正在沉睡的鹦鹉。南京东晋王兴之夫妇墓出土鹦鹉螺耳杯1件,墓主王兴之为东晋时期豪族—琅琊王氏,煎药庙的两件鹦鹉螺杯与王兴之夫妇墓出土的器形相近,可见 M1 墓主身份与地位可能与琅琊王氏相当。

铜扣贝类耳杯

鹦鹉螺杯是由鹦鹉螺加工而成,鹦鹉螺是一种珍稀的贝类,软体动物,十分罕见,而且鹦鹉螺的产地也并不在中国,而是在4000公里之外的印度洋。铜扣贝类耳杯平面呈椭圆形,两侧有耳。鹦鹉螺杯和铜扣贝类耳杯配合使用,类似现在的分酒器和饮酒器。专家们认为,这两件应该是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了西晋的下邳国。同时,鹦鹉螺杯上的鎏金是中国的一项传统工艺,所以又经过中国工匠的巧手,最终变得精巧夺目。

玻璃碗

同时出土的还有一只透明的碗,通体晶莹,光泽细腻,纹饰优雅,精美绝伦。专家们开始以为是一件玉碗,浙江大学教授林留根判断是一件玻璃碗。中国的玻璃制造技术,非常悠久,早在战国时期就开始制造原始的玻璃器,但含铅钡较多,不透明且较脆。而这种玻璃与国内产的铅钡玻璃差别非常大,为来自西亚的产品。这既可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也可能通过河西走廊,即陆上丝绸之路,从波斯(今伊朗)传到了中国。

鸭凫

墓葬中还发现了2只小陶鸭,背部中空,像一只小船。马永强解释:“这是鸭凫。因为贵族饮酒的时候,看不到对方杯中还剩多少酒,放一只鸭凫,就知道酒的深浅,是否需要添酒。这种文物在壁画中常见,但实物是首次发现。”

此外,邳州地处长江以北,黄河以南,在地域文化上属于南北交汇。刘照建认为煎药庙墓地随葬品也极具特色,不仅出土大量南方青瓷器,还有北方的釉陶器、陶器。南方青瓷与北方釉陶器的共出,反映了西晋时期国内南北贸易的发达及文化交流的频繁。

“该墓地的发掘对系统研究西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社会习俗、丧葬制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对邳州地域文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南京博物院名誉院长龚良在此书的序言中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民仆

责编:周娴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