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如何知南京、爱中华?这份“读城指南”在宁首发

交汇点讯 4月7日,《知我南京 爱我中华:南京历史文化读物(小学版)》(以下简称《读本》)首发式在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举行。这也标志着《读本》将正式进入南京市小学校园。

据《读本》编写组成员、南京市夫子庙小学副校长缪青介绍,从2014年开始,在南京市委宣传部领导下,南京市教育局、南京出版社组织了优秀的编写团队,历时10年,先后编撰并出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血火记忆(小学版)》《璞石成玉的秘密——孩子们心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的节日》《传承——雨花英烈精神读本(小学版)》《知我南京 爱我中华:南京历史文化读物(小学版)》5本书。“这套书从策划、编写到审读,凝聚了众多知名学者、教育专家、骨干教师、编辑们的心血。”

据了解,《知我南京 爱我中华:南京历史文化读物(小学版)》,是对前几本书的延续。“南京,是中国的四大古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一本厚重的书,需要我们仔细品读。《知我南京 爱我中华:南京历史文化读物(小学版)》就是我们小学生品读南京的一本重要的读城指南。在这本指南的引领下,我们惊讶地发现南京的历史不仅在博物馆里,还在山水之间、街头巷尾、百姓生活;一代一代的南京人用勤劳的双手、果敢的勇气、惊人的智慧建设南京、发展南京;我们每天生活的南京还有很多历史、故事,等待我们去了解、探究。”缪青说。

如何“知我南京,爱我中华”呢?“南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丰富创新的地方。南京拥有50多万年的人类史,有7000多年的文明史,有3100多年的城市史,有450多年的都城史。”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六朝博物馆馆长胡阿祥现场进行了深度导读,解读《读本》内容精髓。他说:“最重要的是‘行走南京’,就是行走在历史、地理和文学里,就是行走在中华文化里。行走也是一种学习,读书的第三个境界是有了一定的‘耳读’和‘眼读’以后,你们应该用脚去读书。古代的南京有金陵四十八景,现在的南京我大概统计过,有70多个景点,利用节假日行走南京,同学们就会更加富有人文情怀,养成文化素质,就会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南京是一个特别适合安静地学习、安静地思考的一座城市。”

对于广大青少年而言,《知我南京 爱我中华:南京历史文化读物(小学版)》具有教育性、趣味性、探究性,是引导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知历史、敬英雄,培育家国情怀、树立文化自信的很好的教育载体。“同学们可以和书中的小伙伴一起,沿着书中的故事、‘知南京’提供的资料,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南京的历史文化;还可以参与‘探南京’的实践活动,感知城市底蕴,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与传承者,思考我们南京青少年的时代担当。”缪青建议道。

首发式现场,师生们用情景剧、诗词美文诵读、琵琶独奏、武术表演等多种方式,生动演绎了《读本》中《午朝门前话兴替》《文脉悠长诵金陵》《宝船扬帆威名扬》《街头巷尾寻余韵》《家国情怀铸灵魂》多个篇章内容。

据介绍,首发式后,《读本》将陆续发放到全市小学,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有机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等方式,引领广大青少年在了解南京、热爱中华的历程中,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有文化自信的新时代接班人。另外,中学生版《读本》也将会适时推出。

除了南京,江苏苏州、常州等地也有特色鲜明的“本土读本”。

苏州:姑苏区首创地方文化特色教材

2018年,苏州市姑苏区教体文旅委组织姑苏区内德育、语文、综合实践等多个学科的教研专家和教学骨干等30余人组成了编写小组,编写“姑苏地方文化校园读本系列丛书”两套12本,该丛书被列入2019年姑苏区政府实事项目,乃苏州首创的地方文化特色教材。姑苏区教体文旅委“寻姑苏符号 品最美经典 享苏式童年”传统文化教育项目包括《姑苏经典》和《姑苏符号》两套书,填补了姑苏区学生地方读本的空白。

《姑苏经典》立足“知姑苏”,以“读、识、认”为主,内容涵盖苏州经典的吴语吴歌、童谣诗词、成语典故、民俗节庆、现代美文、口述非遗等;《姑苏符号》立足“行姑苏”,以实地走访为主,与学校综合实践课程紧密结合,介绍推介苏州古城、苏州园林、苏州名胜、苏州街巷、苏州博物馆、苏州名人故居等。

2019年9月1日,姑苏区全体近5万名小学生都拿到了崭新的《姑苏经典》读本。据了解,苏州姑苏区各小学主要利用晨会、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围绕《姑苏经典》一书,有的学校在社团活动中融入姑苏元素,让孩子们通过喜闻乐见的活动感受姑苏文化;有的学校则是邀请民间艺术大师、非遗传承人等到学校授课,让学生们在与传统艺术的亲密接触中,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比如,苏州市新康实验小学成立了大运河游学项目基地,运河研学小队的孩子们跟着《姑苏经典》走进枫桥景区开展研学活动。学生们在赛枫桥诗、品枫桥雅、画枫桥美等活动中,近距离接触京杭大运河畔的这一文化地标。

“现在市面上的文化读物很多,如何让孩子保持阅读的兴趣?我们创作了文文、乐乐、小美、苏博士等性格鲜明的卡通人物形象,开篇引入故事情节,以卡通人物的视角串起行文逻辑。”据编委成员严莉萍回忆,“因此《姑苏经典》整本书的图画均由美术师手绘完成。再如,姑苏特色读本离不开苏州话,但老师们不知道怎么去用音标、音节去标注苏州话的读音。后来几经讨论,大家决定将苏州话录成音频,孩子们扫一扫书中的二维码就可以听到了。”

常州:再出青少年修身读本

2022年9月,常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将新近出版的《逐梦云溪》10000册分别赠送于全市各中小学校图书馆和各基层关工委校外教育辅导站。

《逐梦云溪》一书由赵忠和、薛焕炳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是常州市关工委、市教育局、市文明办继《红色云溪》之后推出的第二本青少年修身读本。

白云溪是常州历史上一个文化地标与文化符号,《逐梦云溪》共计28万字,从“悠悠云溪水”“代代家风传”“拳拳报国志”“深深校园情”四部分,讲述了千百年来常州形成的家风、儒风、校风、市风等地方特色文化故事。通过讲述常州人文故事,引导和启发读者特别是常州青少年了解家乡文化、传承家国情怀的期望。据悉,常州市还将出版云溪文化丛书系列第三册《菁华云溪》。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葛灵丹/文 刘莉/图

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 曾威/图

责编:杨彦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