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视图新闻 > 正文
“错姓”长达80年 民警帮助“改姓归宗”填了三代人的遗憾

“徐警官把我们的事放在心上、多方奔走,帮助征氏家族三代人圆了认祖归宗梦。万分感谢!”4月2日清明节前,年近六旬的市民征先生专程赶到江阴市公安局滨江派出所送锦旗,他感激地握着社区民警徐涛的手,久久不肯松开。

80多年前的一次记录

错姓成“甄”

时光追溯至20世纪40年代初。由于战乱和饥荒,征先生的祖父和家人被迫离开故土,几经辗转最终在江阴这片土地上扎根,一家人做着小生意维持生计。

然而一次意外的“错登记”,使得这支征姓家族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无可稽考。原因是,征先生的祖父在送其子入学时,因不识字,以至于学堂先生在学籍卡上误将“征”姓记录为“甄”,并在之后所有身份和户籍信息中一直沿用了下去。

“征”字作为姓氏较为少见,且与常见姓氏“甄”发音极为接近,在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下,这个错误的出现也许并不稀奇。可这一错,不曾想让征先生及上数两代人在长达80年的时间里一直背负着“错姓”的遗憾。

续修族谱时

决意找回“遗失”的姓氏

家族的姓氏承载着血脉的延续与文化的积淀,然而对于征氏后裔征先生而言,其家族姓氏历经沧桑却意外地偏离了本源。直至近年家谱续修之际,这一隐藏于岁月深处的谬误才被揭示。

征先生毅然决定,要为家族找回那“遗失”的姓氏。但他知道,改“名”相对可行,改“姓”之事,在现实操作中必定困难重重,仅凭家谱材料,加之政策法规的繁复,使得这一愿望看似遥不可及。征先生并未因此而放弃,他向江阴公安机关递交了申请,希望能得到民警的支持协助。

▲徐涛查阅户籍底册

今年年初,征先生来到了现在居住地江阴市公安局滨江派出所。社区民警徐涛详细听取了征先生的叙述,他认为,因为征先生的祖籍不在本地,上代的居住地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也有过多次迁移,要想更改姓氏,必须在岁月的更迭中找到确凿的依据。

在大量资料中溯源

让本姓得以回归

为了帮征先生圆这个漫长的“认祖归宗梦”,徐涛本着高度的责任感立即启动深度调查。由于年代已久,他克服重重困难,通过“科技+传统”的方式进行了大量查访工作,两个月内足迹遍及远在外地的征先生亲属好友、族谱编纂者、辖区派出所、村委乃至档案馆,搜集到了证明征先生姓氏的详实原始材料,并反复推敲考证,编织成环环相扣的证据链,确保调查意见有据可依。

▲徐涛整合相关材料

徐涛将一系列调查结果呈递给了上级公安机关。在公安机关人口管理部门严格地审核评估下,最终同意将征先生家庭的“甄”姓更正为“征”,并为征先生重新办理了身份证。这一刻,征姓家族的“纠偏之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三代人的心结得以解开,家族尊严与血脉认同感得以重塑。

据了解,这起案例是无锡范围内唯一一起姓氏纠偏成功案例。征氏家族的姓氏回归,是江阴公安充分彰显执法服务宗旨的一个缩影,正如征先生所赠锦旗上写的那样:忠于职守敬业,真心为民解忧。(据平安江阴)

责编:应巧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