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交汇点评 | 不敢注销手机号,不能只有消费者焦虑

“注销手机号等于出卖自己,随手注销的手机号很可能造成财产损失。当手机号不用或者不想用了,去营业厅注销,过一阵运营商会重新将手机号投入市场销售。下一个用你手机号的人,可以用手机验证码登录你的支付宝、微信等各类软件,后果不堪设想。”安徽铜陵公安局民警近日发布的一则安全防范视频,引发网友热议。

手机号码,承载着用户个人隐私、社交网络以及财产安全等诸多关键信息,处于个人网络安全链的核心。根据《电信条例》和《电信服务规范》,手机号码注销后超过“冻结时限”,号码即可再次放出,可见二次放号符合法律法规。然而手机号注销后,与其绑定的银行卡或其他软件并不会自动解绑。“注销手机号等于出卖自己”自然戳中用户的信息安全焦虑。

减少注销手机号带来的信息泄露风险,用户个人要主动防范。由于目前不同应用解绑手机号的方式和操作不同,运营商没有办法进行统一操作,只能用户自行操作进行解绑。用户在注销手机号码前应及时解绑账户,删除个人信息。然而,解绑是一项大工程,仅凭用户个人,很难实现全部解除绑定。目前,工信部已经推出“一证通查”功能,但覆盖面仍显不足,只覆盖了16个主流APP,一些非主流APP很容易忘记解绑。此外,与注册相比,解绑账号要复杂得多,也会影响用户的行动意愿。

作为号码资源所有者,运营商也要主动作为。针对网络热议,三大运营商均回应“建议用户谨慎注销手机号”。但是,运营商只“回应”不“解决”的行为,损害的是整个消费群体原本就该拥有的自由选择的权利。消费者之所以注销手机号,是因为对资费、品质、服务等不满。所以说,“注销手机号”遇到的所有难题解决的关键点,始于“服务”,也终将落脚于“服务”。比如,运营商可多告知、提醒,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为用户解绑互联网账号提供便利,在号码重新投入应用前,适当擦除老用户的数字生活痕迹,设置更长的复用期限等,让相关数据逐渐消隐。

长远来看,用户信息安全更需技术保障和立法保障。对于数据安全,网络上经常看见各种针对用户的要求,比如谨慎使用公共设备、关闭手机上容易泄露信息的功能、正确安装应用程序……但是用户只是一个普通的产品使用者,又能具备多少专业知识?网络平台运营者在服务过程中,除手机号外,还应该配套其他身份信息,如身份证、人脸识别等。对长期未登录的“僵尸用户,平台应主动解绑,甚至注销账号。此外,注销后的信息处理责任、标准、程序、监管应该有明确、统一的规则。(杨昉)

责编:纪树霞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