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早间,一条“小米公司深夜连发三文”的消息又登顶微博头条。“车红是非多”,随着小米su7的发布,车圈内外的人都在紧盯着这位“新人”,这可能也多少让小米有些"不爽",而这次触发小米连夜发三文的正是智己L6。因为智己汽车在新车发布会上的错误信息对比,从而引发小米汽车的强烈不满,并严肃要求对方官方正式道歉。看来小米SU7这位“新人”并不好惹,但是反观智己这波流量似乎“赚”得还行。

4月8日晚间,智己L6新车预售发布,智己汽车公布并介绍了L6的各项性能数据,期间称,"小米SU7 Max版本采用了前IGBT+后SIC电驱,而智己L6则采用了前后双碳化硅电驱。 "随后,小米汽车产品经理潘晓雯紧急辟谣表示,小米SU7全系全域碳化硅,不仅前后电驱都是碳化硅,就连车载充电机(OBC)和热管理系统的压缩机都用了碳化硅。
随后,智己联席CEO刘涛表示:“由于产品信息的调研结果有误,发布会上有一处信息错误。小米 SU7 跟智己 L6 一样,都是前后电机都使用 SIC 碳化硅模块,小米 SU7 确实是我们非常尊敬的竞争队友!在此,我诚挚地向小米汽车和大家致歉。”
对此,小米汽车并未认可,并在4月8日至9日的深夜连发三文敦促智己汽车官方发布道歉,并且语气一条比一条重,看来最近各种“蹭”小米流量之嫌的事件似乎让雷总很生气。
首先小米公司官方发布澄清智己的不实信息,“智己公司在8日晚发布会上对小米SU7 Max关键参数进行错误标注,造成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为维护我司合法权益、保障用户的知情权,我们做如下声明:
1.小米SU7 Max前后电机均为碳化硅。这确保了小米SU7 Max出色的性能和续航能力。
2.智己公司作为上汽集团旗下控股子公司,竟会出现如此谬误,是其专业能力缺失,还是有意造谣抹黑。已有大量网友就此谬误向智己公司公开提醒,但智己公司仍未修正。
上汽集团是中国汽车工业领军企业,我们非常尊重。智己公司这样行为,和上汽集团声誉无法匹配,我们作为同行也无法理解。
3.我们欢迎良性的竞争与切磋,强烈反对歪曲事实的造谣与抹黑。我们已完成取证,做好借助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准备。
我们敦促智己公司立即公开澄清并向被其误导的公众正式道歉。”

随后小米公司发言人再发文强调,“我们不接受个人轻描淡写的非正式的道歉。我们再次敦促智己公司,立即公开澄清,并向被其误导的公众正式道歉!”

末了,小米再补充一条:“对于智己公司近期一而再、再而三的骚扰、抹黑行为,我们的忍让是有限度的。我们坚决认为,智己公司如此不合理、不合法、不体面的行为完全不符合上汽集团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和行业地位,也不符合中国新能源汽车团结发展的历史潮流。关于此事,我们将不再回应。如果得不到智己公司正式公开道歉,我们会采取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我们最后一次敦促智己公司立即正式道歉。”

在小米如此强势的情况下,4月9日凌晨,智己汽车官方正式发布致歉函。智己汽车称,在刚刚结束的“超越一切向往”智己L6超级智能轿车发布会过程中,对标近期同级流量热议的小米SU7产品力介绍过程中,由于团队内容审核疏漏,造成一处关键参数的错误标注,澄清如下:”小米SU7 Max版前后电机均采用SIC碳化硅模块,与智己L6所采用的技术一致,均为行业顶尖的技术标准。小米汽车及旗下产品SU7,是我们尊敬的竞争队友!由于内审出现疏漏,造成对小米汽车的负面影响,我们深表歉意,也向所有粉丝、用户们诚挚致歉!“

这轮小米和智己在社交媒体平台的舆论战暂时告一段落,作为玩“流量营销”的鼻祖之一,小米汽车也似乎在告诫大家“蹭”可以,但是不能不分青红皂白的“硬蹭”。同样,智己L6这一波,从固态电池,到线上流量营销,其实也应该说是”赚“到了,所以道歉信中也提到了”同级流量“。不过归根结底,消费者最关注的其实还是汽车的驾驶性能、实际操作,期待小米SU7和智己L6在驾驶领域都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感受。(记者:孙云岳 图片来源于微博小米官方、智己汽车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