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对大家有多重要,就不用多说了吧。
水是构成人体成分的重要物质并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足量饮水是机体健康的基本保障。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在温和气候条件下,低身体活动水平成年男性每天饮水1700mL,成年女性每天饮水1500mL。
那么,怎么才算是好好喝水呢,今天一次性给你说得明明白白!

·常见的包装饮用水有啥区别?
构成自然界地球表面各种形态水的总称被叫做“天然水”,那么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矿泉水”、“纯净水”、“苏打水”、“矿物质水”都是在天然水的基础上剔除或添加了部分物质后得来的产物。
目前,在当前市场上,我国居民的包装饮用水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含矿物质水,包括:自来水、饮用净水、饮用天然水、饮用天然矿泉水和人工矿化水等。二是不含矿物质水,包括:纯净水(即饮用纯水)、蒸馏水等。
辨别各种包装饮用水,关键看两点:关键看其水源和执行标准。
从水源来看,纯净水的水源来自公共供水或非公共供水,饮用天然水、天然泉水和矿泉水的水源则来自非公共供水。
从标准来看,纯净水、饮用天然水和天然泉水执行的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GB 19298-2014)标准,天然矿泉水执行的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GB 8537-2018)标准。
不同的包装饮用水因含有的成分不同,其水质、口感都有所不同。
来一波快问快答,让你秒懂!
去除天然水中的所有矿物质和杂质—— 纯净水
保留人体所需矿物质的天然水—— 矿泉水
将矿物质人工添加到天然水中—— 矿物质水
将天然水进行深度净化,提高水质—— 饮用天然水
加入碳酸氢钠的饮用水—— 苏打水
把以上几种可供饮用的水烧开、晾凉—— 白开水
是不是特别的简单明了!那么——
·在日常生活中,选哪种水喝最好呢?
以健康的角度来说,水中天然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是宝贵的营养和健康资源,因此水并非越“纯净”越好,应尽量保留对人体有益的天然元素,并祛除有害成分。
科学研究显示,水中适量的钙、镁对于心血管健康具有保护作用。尤其是对于那些轻度缺镁的人,如因为高血压、心脏病等服用利尿药物而导致镁过度排泄的人来说,通过饮水来补充镁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此外,与食物中的镁相比,水中溶解性离子状态的镁更易被人体吸收。
因此纯净水不宜作为单一的日常饮水长期饮用,可以偶尔喝或者和其他类型的饮用水交替饮用。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矿物质含量过高的水并非人人皆宜,某些情况下“过犹不及”,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其实,普通人最健康经济的日常饮用水就是煮沸的自来水。经过自来水厂处理后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的自来水,既祛除了水中对人体有害的部分,又保留了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而且胜在价格低廉、制取简单、方便快捷,是满足人体健康、最经济实用的首选饮用水。

·怎么科学喝水
你平时是怎么喝水的呢?
是这样大口的“吨吨吨吨吨吨……”
还是这种小口的“吨吨、吨吨、吨吨”
或是小口又缓慢地“吨吨、呼~吸~,吨吨、呼~吸~”
很多人喜欢要么不喝水,那么就一次吨吨吨喝个饱。这种操作看似痛快,却可能伤身。
这样一次性大量饮水不但会加重胃肠负担,甚至还可能造成人体电解质紊乱,引发头痛、水肿、血压升高、心率减慢等。
心脏病人喝水太猛,还会使心脏负荷过大,出现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更何况,千万不要等到已经口渴到想要大口大口喝水时,才抱着水杯疯狂吸入。
要知道,口渴并不是一个非常灵敏的指标,不能靠渴不渴来判断我们是否需要喝水。有专家指出,当我们开始感到口渴时,身体内的水分已丢失1%~2%,从水合状态来说这个时候人体已经缺水。当体内水分丢失达到2%~4%时,人体在感到口渴的同时,已处于脱水状态,尿少、颜色呈现深黄色,这时工作和认知能力会有所降低。此外,如果感觉极度口渴、皮肤干燥、口舌干裂、声音嘶哑及全身软弱等现象时,就可能已是中度脱水状态。
科学的饮水方式是——
·少量多次,而且越是口渴时,喝水越要慢,应采用匀速小量间断的补水方法,小口小口地喝、缓慢咽下,不要一次喝太多。
·不渴也喝点,比如,成人日饮水量1700ml—1500mL,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把每天的饮水总量分配开喝,每次200毫升左右。做到足量饮水,少量多次。
·不用饮料代替饮用水,尽量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饮用温度35℃~40℃的白开水最为适宜。
你学会了吗?
(王建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