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智库观察 > 正文
强化课程思政育人实践 创新新闻播音教学模式

新闻播音课程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必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新闻播报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其教学内容通常与时政资讯等密切相关。课程思政强调的是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为引领,推进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将思政元素、价值观导向、职业道德修养等内容融入新闻播音课程教学,可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提供有效助力。通过提升教师育人素养、融入思政育人元素、创新课程教学设计等措施,推动新闻播音课程思政育人实践,培养大批优质的新闻播音专业人才。

提升教师育人素养

教师是课程教学的主要引导者和实施者,其个人教学技能、育人素养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高校应提升教师育人能力、师德师风等综合素养,引导教师贯彻落实课程思政理念;教师应重视教学理念创新,提升自身人格魅力,更好地引领课程思政实践。

组织课程思政主题培训,提升教师育人素养。高校应立足新闻播音课程教师的教学实际,组织课程思政建设主题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带领教师学习、掌握课程思政育人理念和相关理论知识;鼓励教师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在实地考察和面对面交流中,学习优秀高校、优秀教师的育人理念和实践经验。同时,以新闻播音课程教学新形势为依据,带领教师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和道德修养培育,以此促使教师树立创新、自觉意识,引领课程思政的顺利推进。

自觉转变课程教学理念,引领课程思政实践。新闻播音课程教师应意识到课程思政为专业教学育人带来的发展机遇,明确加强新闻播音课程思政育人实践的必要性。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思政元素的挖掘、育人实践的开展。在日常教学科研工作之余,自觉与思政教师建立密切联系,学习育人理论知识、接受育人实践指导。在课程教学中,转变教学话语、调整教学方式,不断增强自身育人技能与育人素养,更好地引领课程思政实践。

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新闻播音课程教学内容中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同时思政课程中也有与新闻播音课程相关的内容。高校及教师应从新闻播音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并整合校内校外、线上线下资源,发现其中与新闻播音课程相关的育人元素,以此类资源的优化整合,丰富新闻播音课程教学内容,奠定新闻播音课程思政实践的内容基础。

挖掘思政元素,充实课程教学内容。新闻播音课程中蕴含大量时事政治热点、方针政策、文化传播等内容,其中不乏与思政育人相关的元素。教师应立足课程教学内容,从中发现思政育人元素,并在教学中对此类内容进行重点讲述,促使学生既掌握新闻播音专业知识,又接受价值引领和文化熏陶。例如,教师可着眼于新闻播音教学中的案例材料,使学生在案例分析、播音训练中获得价值引领和情感熏陶。

融入育人资源,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新闻播音课程教师需拓展教学资源的挖掘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校内校外、线上线下资源等。高校及教师应从爱国情怀培育、职业道德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价值观引领等角度出发,探索新闻播音课程思政实践的教学内容来源。例如,选择《朝闻天下》《新闻30分》等新闻节目的精彩片段,聚焦国内外要闻、话题新闻、文化体育新闻、社会民生新闻等,带领学生学习专业主持人的播音与主持技能,以提升学生职业道德。

创新课程教学设计

新闻播音课程思政建设需重视教学模式的创新。高校及教师应贯彻落实“以生为本”教学理念,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多元化课程教学模式,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在即时互动、合作探究中增强学生综合素养。同时,大学生也应自觉参与其中,在与教师的互动交流中,丰富自身新闻播音专业知识储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

创新理论教学模式,以人为本带领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可选择案例教学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合作探究式教学等模式,重视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同时,在各类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民族精神、新闻播音职业素养等内容,支撑新闻播音课程思政育人实践。例如,将知名新闻主播的出镜片段作为案例引入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新闻播报中的词语处理、语序调整、交流感与讲述感等展开分析,培养学生信息把握能力、语言加工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掌握播报式、宣读式、谈话式三种新闻播音语言样式的区别及运用技巧,增强学生新闻播报能力。

创新实践教学设计,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实践技能。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既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播音课程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教师应创新实践教学设计,打造依托中国农村实际、社会现实的“辩与论公开课”开放式课堂。通过调研、走访、探寻、思考等,丰富学生新闻播音体验、锻炼学生新闻播音技能,使学生在直观感知中接受价值引领、文化熏陶;加深新闻播音学生对国家大政方针的理解,使学生能够更加关注社会变化的“脉搏”。教师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组织实践活动等,依托新闻播音智慧实验室,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新闻播音实践的场域。通过这一举措,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分工协作能力,实现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秦雅琪 程瑜(作者单位:河北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本文系2023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育、导、建、用、评’的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实践——以《全媒体新闻播音》课程为例”〈项目编号:2023GJJG662〉研究成果)

责编:印丹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