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江东时评 | 北京半马上的“默契”让谁蒙羞?

奥林匹克格言里包括更快、更高、更强,然而,在4月14日的2024年北京半程马拉松男子组的比赛中,却出现了匪夷所思的一幕:冲刺阶段的最后几百米,3名外籍马拉松选手放缓了脚步,非常“礼貌”地目送中国选手冲线。1小时03分44秒,全国马拉松纪录保持者何杰险胜一众好手,拿到冠军。

很多人都被惊呆了,以为3位外籍运动员是配速员,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领跑员,或者叫“兔子”。然而实际上他们也是正式的参赛运动员,并且显然具备比1小时03分44秒成绩更好的实力。既然都是运动员,都为了竞技而来,为何却“默契”如斯,说好的“更快、更高、更强”呢?

其实,4个人最后冲刺的画面已经泄露其中的秘密,何杰与3名外籍选手都身着同一品牌的装备。作为该品牌的签约选手,何杰不久前已经在无锡马拉松上以破纪录的成绩夺冠,如果此番在北京半马上再能有所成就,无疑将有助于提升品牌的知名度。于是,4名选手在临近终点线的时候按照设定的剧本进行了表演,只是演技欠佳,让懂的都懂了,不懂的也懂了。

近年来,马拉松运动在中国得到了快速普及和发展。许多城市、乡村得益于这项运动,迅速蹿红。但体育就是体育,是竞技者的盛会,纯粹的竞技体育才会带给人们以美感,才会被观众所热爱。如果一项运动被暗箱操作,冠军早已被内定,那么它就是对观众的欺骗,也就失去了它本来的魅力和价值。过去,足球曾经被无形的大手操纵,给了球迷无比伤痛的记忆,如今,人们怎能容忍又一只无形的手来操纵着良好群众基础的马拉松?

北京半马冲刺的一幕,击穿了竞技体育的底线,也深深刺痛了马拉松爱好者和观众的心。有关部门应痛定思痛,用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刮骨疗毒的勇气,彻查幕后的操纵者,还社会以真相。同时,以此事件为契机,整顿比赛纪律,严格规范赞助商行为,让体育回归正常赛道,让“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更加深入人心。(胡波)

责编:魏晓敏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