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粮食播种面积、总产、单产等多项指标位居榜首,泰州乡村振兴实绩连续四年排名全省第一等次

交汇点讯 江苏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最近发布《关于2023年度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结果的通报》,泰州市在考核中再获佳绩,连续四年位列设区市综合排名第一等次,泰兴市、姜堰区、医药高新区(高港区)位列县(市、涉农区)综合排名第一等次。

统计显示,去年泰州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4.03亿元,同比增长4.3%;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66.64万亩、总产283.09万吨、单产499.60公斤/亩,连续七年居全省第一;河蟹产业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810元,增长8.1%,城乡居民收入比1.87:1,同比下降0.05,收入增长幅度和收入比下降幅度均排名全省第一。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一系列创新工作的推进和开展。”泰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蒋向荣说,去年以来,全市上下锚定“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重大任务,聚力高水平建设农业强市,加快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泰州样板,特派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团队)服务制度、乡镇党委基层党建“书记项目”、探索推进延包试点泰州方案等一批特色做法得到上级肯定和推介,片区化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实施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等重点工作创新开展,为全市“三农”工作持续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强村富民是乡村振兴的最终落脚点,不断提高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是农业农村工作的终极追求。泰州市通过推进各项有效措施,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同时,持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全市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21.01亿元,村均147.47万元,同比增长3.1%,30万元以下收入村全部消除。此外,坚持向改革要效益,全面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以及“小田变大田”试点,泰兴市、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全面完成国家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整县延包”试点,姜堰区构建家庭农场发展“三四四”支撑体系的经验入选2023年全国农村改革典型案例。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锚定高水平建设农业强市目标,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实施片区化全要素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夯基础、稳产能、防风险、增活力,加快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推动‘三农’工作持续取得新进展新提升,以‘三农’之稳来夯实筑牢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之基,加快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泰州样板。”蒋向荣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赵晓勇

通讯员 王永明

责编:王舒婷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