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信长星:扛起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江苏使命 加快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鲜明提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并就“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重要部署。在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这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我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2024年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新华社图片)

作为经济大省、开放大省,江苏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深切关怀、殷切期望。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亲临江苏考察,两次参加全国人代会江苏代表团审议,对江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勉励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强调“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苏考察,指出“江苏有能力也有责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赋予江苏“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的重大任务。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围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强调“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深切认识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其中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充分认识其对江苏发展、对全国大局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蕴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深邃考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将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其中重要内容作出部署,强调“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对江苏来说,向东是中国重要的开放门户,向西有广袤的腹地支撑,也是“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建设“双向开放枢纽”,是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必然选择。我们须深刻把握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系,既依托江苏的产业优势、市场规模优势,在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上积极作为,又坚持面向全球提高资源配置能力,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还要注重发挥好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作用,着力破除制约“双循环”的堵点卡点,推动形成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高效畅通的发展格局。

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形势下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擘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国际环境日趋错综复杂,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阻碍全球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提出,“不论世界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中国改革开放的信心和意志都不会动摇”,亲自谋划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等重大部署,倡导适应时代发展的全球观、开放观、安全观等,发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倡议,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江苏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须锚定经济全球化方向,以“走在前、做示范”的担当作为,率先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增创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向世界展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的坚定决心和过硬成效。

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由红豆集团牵头、联合中柬企业在柬埔寨共同开发建设,是中国首批境外经贸合作区之一和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2021年4月摄)(江苏省商务厅供图)

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体现了江苏在国家发展战略全局中肩负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苏是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前沿阵地,有条件发挥重要的枢纽作用、支撑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这既是鼓励鞭策,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新时代以来,江苏经济总量跨越七个万亿级台阶,2023年增长5.8%、达12.82万亿元,占全国的10.2%、长江经济带的21.9%、长三角的42%。实体经济的根基更加厚实,制造业增加值达4.66万亿元,占全国14.1%、全球4%,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等均居全国首位。对外开放的优势持续巩固,进出口较2012年增长超过50%、占全国比重达1/8,累计吸引外资2982亿美元、占全国比重超过1/6,近八成世界500强企业在江苏投资兴业。稳住全国经济基本盘、推动高质量发展,江苏重任在肩、责无旁贷。必须加快建设“双向开放枢纽”,更加积极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发挥经济大省对区域乃至全国发展的辐射带动力,切实扛起“勇挑大梁”的重大责任。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把握江苏在全国开放格局中的特殊地位,我们感到,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是一项内涵丰富的系统命题。其中,“世界聚合力”是重点任务,须着力提升对全球资源要素的集聚流动力、配置增值力和辐射带动力;“双向开放”是方向路径,体现为东西互济、内外联动、进出平衡、面向未来;“枢纽”是目标定位,应加快建成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门户枢纽、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枢纽、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为此,我们研究出台专项方案,组织实施“八大行动”,推动“双向开放枢纽”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

一是实施布局优化行动,深化拓展全方位开放新空间。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江苏放大向东开放优势,做好向西开放文章,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我们牢记嘱托,坚持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统揽江苏对外开放,在持续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立足“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积极布局,大力发展丝路贸易,统筹实施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推动产品出海、产能合作、园区共建,为绘好共建“一带一路”工笔画增添江苏色彩。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2023年底,江苏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年均增长6%、累计超17万亿元,2023年达2.25万亿元,占全省比重提升至42.9%,规模和占比均创新高;累计在共建国家投资项目2600多个、协议投资额350亿美元;7家境外园区累计投资42亿美元,入区企业357家,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6万个。其中,由江苏民营企业红豆集团牵头、联合中柬企业共同开发建设的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从荒凉落后之地,发展为175家企业入驻、年进出口总额近34亿美元的现代化工业园区。中柬两国领导人都给予高度评价,习近平总书记肯定,“蓬勃发展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是中柬务实合作的样板”。这进一步坚定了我们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信心和决心。

作为中国和外国政府合作建设的第一个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2023年7月摄)(江苏省商务厅供图)

二是实施外贸创新发展攻坚行动,持续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近年来,为应对全球经济下行、需求持续收缩等困难挑战,我们坚持政策集成与服务创新并举,有效稳住外贸“基本盘”。2023年,全省进出口总额达5.25万亿元、稳居全国第二。这当中,重点是做好“三篇文章”。一是结构优化的文章。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落地生效的机遇,瞄准重点国别市场,推出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支持政策。2023年,东盟成为江苏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民营企业进口、出口均创新高,成为第一大出口主体。二是动能培育的文章。立足江苏产业链优势,大力发展“新三样”,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的出口规模居全国首位,特别是光伏制造产业领跑全球,光伏硅片、电池、组件的产量均占全球三成以上。积极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跨境电商出口增长12.3%,服务外包规模连续15年全国第一,越来越多的“江苏制造”通过线上交易、数字贸易形式走向世界。三是市场拓展的文章。组织“百展万企拓市场”“江苏品牌产品丝路行”等系列活动,一大批江苏企业组团“出海”抢订单,2023年全省有进出口实绩企业突破8.8万家、增加超5000家。大力支持企业积极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交规模列省市交易团第二。

三是实施产业强链补链延链行动,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江苏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连续多年稳居全国首位,去年达253.4亿美元。现有外资企业4.3万家,以占全省约1.3%的企业数,贡献了10%的固定资产投资、20%的税收、10%的就业。我们注重发挥实体经济优势,积极鼓励优质外资深度参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建立更加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一方面,筑牢产业发展的联结点。致力打造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产业链,包括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都是广大外企竞相布局的“必争之地”。围绕这些重点领域,我们强化重大外资项目保障,推动存量外企增资扩产,2023年国家重点外资项目、制造业领域标志性外资项目总数均居全国第一,外资利润再投资增长25.8%、规模保持全国首位。另一方面,织密效益扩大的联结网。鼓励引导外企依托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从只在江苏生产向研发、设计、销售等全产业链布局转变。全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达395家,享受国家进口税收政策的外资研发中心72家、数量全国第一。

2019年8月,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设立。图为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江苏省商务厅供图)

四是实施强化高端平台建设行动,筑牢夯实对外开放载体硬支撑。江苏拥有158家国家和省级开发区、24个省内国际合作园区、26个对外开放口岸、21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开放平台体系。我们着重发挥开发园区的“主阵地”“先行区”作用,以打造特色创新集群,提升土地产出率、资源循环利用率、智能制造普及率“一特三提升”为导向,推动开发园区向现代产业园区转型。158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创造了全省约50%的经济总量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的固定资产投资、70%的工业增加值、80%的实际使用外资和外贸进出口,集聚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4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85家。在2023年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核中,江苏9家经开区入围前30强、数量全国第一,苏州工业园区实现“八连冠”。作为中国与外国政府合作建设的第一个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成立30年来,累计吸引外资项目5000多个,实际使用外资超400亿美元,孕育出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纳米科技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成为世界看中国、看江苏的重要窗口。“而立之年”的苏州工业园区,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当好“领头羊”和“探路者”,向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稳步迈进。

五是实施制度型开放引领行动,推动更多标志性创新成果落地见效。在制度型开放上,江苏有不少“全国第一”:RCEP生效后全国出口第一单花落徐州,全国第一个地级市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制度落地无锡,全国第一份“不见面”审批的营业执照在南京发放,等等。我们按照“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的部署要求,把国家所需、江苏所长、发展所盼结合起来,抓点带面更好发挥江苏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抓“点”,就是建好江苏自贸试验区。对标《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出台支持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38项等政策,国家明确的改革任务落地实施率超98%,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379项,其中25项在全国复制推广。南京、苏州、连云港三大片区落户经营主体11.1万家,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推动集聚相关企业近3000家,开放度和竞争力居全国同批次自贸试验区前列。带“面”,就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聚焦综合更优的政策环境、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亲商安商的人文环境等“五大环境”建设,出台一揽子行动方案和创新举措,切实维护广大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着力打造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江苏连续5年获评“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苏州连续12年入选“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六是实施开放通道畅通行动,全力打通内外联通“主动脉”。江苏凭海跨江、拥湖枕河,贯通南北、联结东西,我们着眼放大开放优势,深入实施国际综合交通体系拓展计划,推动沿海、沿江、沿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互联互通。海上大通道方面,巩固拓展以连云港港为支撑的新亚欧陆海联运出海口,加快打造通州湾新出海口,建成亿吨大港10个,其中2亿吨以上7个、占全国近三成,集装箱国际航线基本覆盖全球重要贸易国,平均每天有上百艘货轮载满“苏字号”产品驶向世界各地。陆上大通道方面,加快发展中欧班列“+贸易”“+口岸”等新业态,不断完善海外仓布局和功能,中欧(亚)班列稳定开行线路24条,覆盖26个国家、80个城市,2023年开行2123列、增长7.6%。首届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在连云港成功举办,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来贺信。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作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落地的首个经贸合作实体项目,累计完成运量195.6万标箱,哈萨克斯坦80%以上的进口消费品和出口矿产品在此集散,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其“为哈萨克斯坦产品提供了从太平洋扬帆起航的出海口”。空中大通道方面,全省9个运输机场全部实现一类口岸开放,恢复开通国际客运航线35条、国际货运航线11条,全货机通航点超40个。我们正加快补齐空中运输的短板,进一步提升国际货运物流运力,不断拓展立体化开放新空间。

2022年,南通通州湾新出海口吕四起步港区4个十万吨级泊位全面建成运营,通达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10月摄)(江苏省商务厅供图)

七是实施数字开放枢纽建设行动,培育释放开放型经济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江苏数字经济规模、产业数字化水平全国领先,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11%。我们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统筹抓好数实融合强省和开放强省建设,为开放型经济插上数字化“翅膀”。下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先手棋”。适度超前布局5G、算力等建设,推进开发园区数字化改造,全省5G基站总数达24.3万座、全国第二,建成省级智慧园区35家。深化口岸数字化转型,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较2017年分别压缩超60%、80%,太仓、连云港水运口岸获批全国首批“智慧口岸”建设试点。打好智改数转网联的“主动仗”。在全国率先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和网络化联接,累计实施改造项目5万余个,建成全球“灯塔工厂”12家,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32家、5G工厂97家,“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9年全国第一。一大批外资外贸企业通过新建智能产线、推动机器换人和数据上云,深度融入江苏“智”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建好数据跨境有序流动的“快车道”。积极回应企业对数据高效安全跨境的需求,服务企业开通437条跨境数据专线,着力增强数据国际通达能力。探索建立安全评估、合同备案等机制,加强全过程服务指导,15家企业通过国家数据出境安全评估、91家企业完成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备案,率先成为5个开展数据出境安全预评估试点的省份之一。

八是实施国际交流合作深化行动,精心打造对外交往的江苏品牌。提升江苏对外开放水平,不仅要看在全国开放格局中的经济分量,还要在对外交流交往中讲好发生在江苏的中国故事。我们精心承办第五届中美友城大会,这是新冠疫情后两国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地方交流活动,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致信,为续写友城情谊注入强大动力;成功举办2023全球滨海论坛、中国—太平洋岛国农渔业部长会议等活动。推进地方高层次交往,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分别率团访问新加坡、德国等国家和地区,深入开展对接交流,在全球化“逆流”中进一步巩固“看好中国、看好江苏”的共识。持续加强工作投入和情感融入,深化与友城在经贸、科技、教育等领域合作,推动“水韵江苏”“健康江苏”走进友城。老朋友越走越亲,新朋友越交越多,已与全球67个国家缔结国际友城363对,数量全国第一,2012年以来累计吸引来苏留学生37.9万人,以地方务实交往有力服务了国家外交大局。

回顾过去,江苏张开双臂与世界热情相拥,世界遇见了一个昂扬自信的江苏;面向未来,江苏将继续以开放引领发展、赢得主动,加快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大创新力度,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使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扎实成效,用心用情向世界阐释中国理念、传播中国价值、展现中国形象,助力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绘就合作共赢、美美与共的壮丽画卷。

(信长星 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文章原载于《当代世界》2024年第4期

责编:周莉娜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