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安市淮阴区马头镇是秦时淮阴县治所所在地,战国时建成,拥有2300余年历史。在2018年的江苏乡镇布局调整中,码头镇改为马头镇,受到社会关注。
为什么要改地名?两者有何区别?这其实关系到马头镇的历史演变。“马头”是这一带最初的名字,源于当地一种重要水利工程建筑马头埽。马头埽常用在水利工程关键处。20世纪30年代,此地改名为“码头”,直到2018年恢复古称。
今日境内有韩信故里、枚乘故里等,两位分别是西汉的军事家和辞赋家。历史上,马头镇有多处与韩信和枚乘有关的历史遗迹和纪念建筑。
“马头”地名首见于明嘉靖年间,《江苏省通志稿·大事志》第三十三卷记载:嘉靖三十四年(1555)五月,倭寇劫掠海州、沭阳、桃园等处,至清河被大雨所阻,官军在马头镇消灭这股倭寇。
因控扼黄、淮、运交汇的运口,明清时期,马头镇成为全国治河的核心区域,清代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的十二次南巡时,均到此视察和督修河工。明清两代,著名的水利专家潘季驯、靳辅、陈潢等均在此全力治河。因地当冲要,马头镇工商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当时,马头镇安澜街有翠花春等大小饭店40余家、茶馆27家,这里是公认的市场门店聚集地,各种商品在此交易,商业经济繁荣。

如今,马头镇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清口枢纽遗产区的核心区域,镇内有古运河河道、马头三闸、乾隆御碑等珍贵运河遗址和遗物。
整理:刘春
摄影:王昊 刘须连/视觉江苏
设计:葛逸潭
翻译:卫鑫
鸣谢:淮安市市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