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玉米家族又添新成员!兼具甜糯两个口味的鲜食玉米在江苏面世

交汇点讯 一根甜甜的或者糯糯的鲜食玉米,已成为健康达人的餐桌常客。目前市场上的鲜食玉米主要分为甜玉米、糯玉米以及甜加糯玉米,但现有的甜加糯玉米,其甜、糯品质在不同籽粒上是分离的,导致其口感和果穗外观略有欠缺,对吃货们来说是一大缺憾。

第七届全国玉米生物学学术研讨大会即将在南京召开之际,江苏省农科院种质资源研究所传来喜讯,这一技术难题被专家攻破,真正意义上的“甜糯玉米”在江苏生根发芽。目前,南京的六合和横溪等地新型甜糯玉米已展现蓬勃生机,嫩绿的叶子在春风中初绽身姿。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赵涵告诉记者,我国第一个鲜食糯玉米品种“苏玉糯1号”,就是江苏农科院的研究成果,201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从此我国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鲜食糯玉米。

但目前市场上的鲜食玉米是“甜玉米不糯,糯玉米不甜”。为了培育出兼具甜糯口感的鲜食玉米新品种,育种专家们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对玉米的基因进行精确改良。“去年我们完成了8000份玉米基因型分析,其中包含了534份地方糯玉米种质,利用已完成的基因型数据构建了糯玉米高密度变异图谱。”江苏省农科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周玲,多年来致力于玉米种质的研究,去年在对500多份地方品种分析时,发现了首个优良地方糯玉米种质资源的变异,后经过突变体筛选、分子标记定性改良等多种技术手段,培育出100%甜糯同粒的新型鲜食甜糯玉米。

周玲告诉记者,新玉米在授粉的前20天,会积累大量的水溶性多糖,使玉米呈现出甘甜的口感。授粉后,其淀粉含量增加,且大部分为优质的支链淀粉,使得玉米在加热时更容易糊化,产生糯性的口感。据悉,这种糯性口感与甜味相结合,使得鲜食玉米新品种更具吸引力。

今年4月初,周玲和她的同事们把新品种移栽到了大田里。利用江苏南京特有的光温,以及生态、土壤环境等条件对育种材料进行加压筛选,繁殖加代,对不同组合的产量、口感等品质特性进行综合评价,从而筛选出最优质的植株,“吃货”们的红利即将到来。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刘艳元

责编:丁叮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