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荣光永不褪色①|老战士李剑锋追忆渡江战役牺牲战友:无数青春换来胜利曙光
AI修复前的谭义联照片
AI修复后的谭义联照片

编者按

从一张张老照片里,我们能读出什么?是千里奔涌、万壑归流的洪荒伟力,还是充满变革与挑战的奋斗史诗,抑或经历岁月磨炼、历史沉淀的时代精神……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为了共和国,一个又一个有关胜利和奇迹的故事被书写、被定格,交织成一段段光辉记忆。

老照片虽已斑驳,但历史不会忘记、精神永不磨灭。新华日报·交汇点即日起推出系列策划“荣光永不褪色”,通过AI技术修复老照片,与读者一同重温定格的时代剪影,邀请照片中人和知情者讲述背后乘风破浪的勇毅前行,激励我们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又是一年南京解放纪念日。

“今年是个胜利年,全国胜利在今年。同志们再鼓一把劲啊,打到南京过新年。”4月12日,省军区南京第二十四离职干部休养所,99岁的新四军老战士李剑锋又唱起75年前自编的《打到南京过新年》。

1949年4月,解放军第34军101师302团3营副政治教导员李剑锋和战友们结束淮海战役,集结长江北岸,等待渡江号令。“渡江前,我写了这首歌。”李剑锋说,当时战友们战斗精神非常足,心中只有一个想法: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要过江,先要扫清国民党军在江北的据点。仪征十二圩是敌人在江北的桥头堡。1949年4月20日午后,李剑锋所在营与守敌展开激战,不少指战员在战斗中牺牲。谈到这里,李剑锋不自觉地将目光转向茶几上的一张黑白肖像照。照片中的年轻人身着棉军装,眼神中透着坚定,左侧手书“一九四九四廿,伟大渡江战役十二圩战斗光荣牺牲,谭义联同志遗像”。

“他是我的通讯员,叫谭义联,参加渡江战役时牺牲。”李剑锋喃喃回忆,那天,他带着谭义联出村察看伤亡情况,不料敌军在暗堡里突然密集扫射。“火力太猛,小谭一把把我拉到身后。很快,他头部中枪,在离我两米的地方倒下了。”

来不及多想,李剑锋强忍悲痛赶回指挥所通报情况。指挥所迅速调集炮火猛攻,终于在第二天黎明前拿下十二圩。后来,李剑锋在日记本上写道:“4月20日,攻击十二圩,占领敌人江北桥头堡。”寥寥数语,却不平静。

那一战,李剑锋所在营117人牺牲。战后烈士们被收殓合葬,绝大多数至今不知姓名。那一年,李剑锋23岁,谭义联19岁。“小谭是个好小伙,工作积极、战斗勇敢。那时,他一天到晚跟着我,我们同睡一张大炕,同桌吃饭,感情很深。”李剑锋叹了口气,“如果小谭还健在,今年也要90多岁了。”

来不及悲痛,还有更大的战斗在等着他们。1949年4月23日晚,部队横渡长江。“敌人的枪林弹雨无法阻挡我们,汹涌澎湃的江水更无法阻挡我们。这一战,是在关键时刻取得的胜利,也预示着中国革命即将迎来伟大胜利。”李剑锋坚定地说。

李剑锋这些年最常想起的,还是当年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兄弟。他记得,小谭是家里独子,渡江战役前父亲曾来部队让他回家结婚,结完婚再革命。他回绝了,还对父亲说:“工作战斗第一!我打完仗再回家。”

那个家和许多个家,永远没有等到他们归来。“为了解放、为了翻身、为了报仇,许多同志牺牲了。每次补充了不同地方的新兵,还没认清小张小李,就牺牲了,有的都不知道家在什么地方。”李剑锋说,面临死亡,当时部队里的战斗信念是“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如果革命需要,战士们决不犹豫,从来不怕流血牺牲。

硝烟散尽,思念绵绵。说起这张照片的来历,李剑锋清楚地记得:1948年部队行军经过一家照相馆,战士们都没拍过照,觉得很稀奇。大家都去拍,小谭也拍了。“他洗出来三张照片,送给我一张。”摩挲着手里的照片,李剑锋的眼里满是怀念,“这是他唯一的遗物,我会永远保存。”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倪方方/文

视觉 焦贤颖 王苏禾

责编:徐睿翔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