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剧青春——庆祝南京解放75周年青年原创戏剧展演开幕

交汇点讯 剧青春——庆祝南京解放75周年青年原创戏剧展演4月22日晚在紫麓雨花梦想剧场拉开帷幕。在接下来一个月的时间里,《建筑学家——杨廷宝》《老站》《我和我的父辈》《红色记忆》《瞿秋白》等剧目将一一与观众见面。围炉点评、解读交流、观感体会等系列活动也将陆续开展。

启动仪式上,6位主创分别发表感言。

《0423》制作人季敏敏:

“很荣幸能参加‘剧青春——庆祝南京解放75周年青年原创戏剧展演’,与各位领导、老师们一同致敬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见证革命先辈在暗战年代的抉择和坚守。1949年4月23日是南京解放日,这不仅是一个历史节点,也是民族新的起点。《0423》作为本次展演的开幕大戏,也是‘剧青春’的起点,我们希望戏剧不老,青春不朽,理想长存。”

《我和我的父辈》导演郭怡冰:

“《我和我的父辈》是由一对父子的四个人生片段串联起来的故事,透过不同时代背景下父辈的生活缩影,展现他们在岁月长河中形成的真诚的生活态度和深邃的人生智慧,这对我们当代的青年人有着深远的影响,很高兴这部剧能在这个青春飞扬的季节里与大家相见。”

《建筑学家——杨廷宝》编剧冯勉:

“我们说‘一个杨廷宝,大半个中国近代建筑史’,杨先生的建筑追求与‘家—国—人’的理想有机结合,使命和情感高度统一,建筑如此,戏剧亦如此。在南京解放75周年之际,我们致敬永垂不朽的巨匠精神,我们也迎接永不落幕的美好生活。”

《瞿秋白》导演谢林汐:

“很高兴能够参加‘剧青春——庆祝南京解放75周年青年原创戏剧展演’,希望通过对父亲形象的塑造,让大家了解到革命烈士也是真实的人,是因为有了坚定的信念,他才强大。所以如果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信念,我们也可以做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革命精神,薪火相传。”

《红色记忆》制作人杜夏莹:

“沉浸式戏剧《红色记忆》在红色广场的演出,将故事性和情感融入剧情之中,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为大家带来的青春版本,展现了当代青年人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对党的精神的学习、对革命理想和新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承。”

《老站》导演、编剧刘思琤: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的地点,浦口火车站这一南京地标性历史文化建筑,以百年历史变迁歌颂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之韵。我们《老站》用肢体勾勒现实轮廓,以舞蹈形式为南京原创青年戏剧贡献出自己一份力量!”

启动仪式的最后,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政为6位主创人员颁发入展证书。

启动仪式后,话剧《0423》率先亮相,以蒙太奇手法将历史与现代相互串联,迅速把观众带回到了那个“风雨如晦,谍战风云,一触即发”的年代。

首场演出结束后,主创人员和南京电信青年进行了一场演后谈,由南京电信员工代表向演员及观众介绍历史中的原型人物,回溯真实历史中南京电信地下党员们的斗争故事。观众聆听着这些故事,感受老一辈革命者慨然担当,一心为民,矢志兴邦的精神。通过历史的回望,面对面讲述,讲述者与倾听者同时得到了一次净化心灵、启示梦想的思想教育和精神升华。

今后,南京市文联将把“剧青春——青年原创戏剧展演”作为一项品牌活动,每年推出青年原创戏剧与市民见面。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洁

责编:王慧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