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4月25日—29日,以“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为主题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举行。25日的开幕式上,10项重大科技成果重磅发布,涉及芯片、量子技术、新材料等领域,近两年热度非常高的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相关成果也成功入选,备受关注。

十项重大科技成果分别是:
1.《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方案(2024—2027年)》;
2.用“芯”加速AI——全模拟光电智能计算芯片;
3.业内瞩目精彩纷呈—人工智能取得系列成果;
4.驾驭激光的利器——转角氮化硼光学晶体原创理论与材料;
5.构筑量子计算“实用之路”——量子云算力集群;
6.绿色能源的强大引擎——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完成总装;
7.来自开源的“芯”贡献——第三代“香山”RISC-V开源高性能处理器核;
8.基因改良护航粮食安全——农作物耐盐碱机制解析及应用
9.拓展“心有灵犀”的边界——“北脑二号”智能脑机系统
10.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取得系列国际领先成果:探索太空奥秘——FAST首次探测迄今最短轨道周期脉冲星双星系统,捕捉宇宙信使——“拉索”发现史上最亮伽马暴十万亿电子伏特光子,未来能源之源——EAST实现世界上最长时间可重复的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
发布中,人工智能以系列成果“集体”获奖,这些成果包括:AIGC技术快速演进,多个千亿参数基座大模型发布,用户规模国内领先,长文本上下文理解能力不断增强,AI Agent智能体应用逐步拓展,具身智能潜力初显,文生音乐模型国内首发,文生视频模型取得原创性突破,生成时长和质量实现大幅提升。以原创引领,基于价值驱动的全球首个通用人工智能系统原型“通通”发布,可以识别人类意图并主动提供帮助,已达到儿童一定智力水平,并且正在持续成长中。
AI时代,用“光”替代“电”作为信息处理载体的光计算技术已经成为人工智能芯片的重要技术核心。清华大学戴琼海团队突破传统芯片架构中的物理瓶颈,研制出国际首个全模拟光电智能计算芯片。该芯片具有高速度、低功耗的特点,在智能视觉目标识别任务方面的算力是目前高性能商用芯片的3000余倍,能效提升400万倍,该成果开创了全新计算技术时代,有望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有力引擎。
脑机接口是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连接的一项新型交叉技术,是国际上竞相发展的科技前沿。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联合北京芯智达神经技术有限公司,成功构建“北脑二号”高性能侵入式智能脑机系统。自主研发的高通量柔性微丝电极、大通道数高速神经电信号采集设备,能有效支撑高效运动想象神经编解码的开发,电极性能参数世界领先,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猕猴对二维运动光标的灵巧脑控。该技术难题的突破,为更自然、更灵活的新一代神经假肢的开发等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蔡姝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