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以“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

​日前,国务院国资委提出,中央企业、地方大型国有企业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要加快实施“AI+”专项行动,力争“以应用带技术”加快实现技术迭代升级、增长动能转换。

大盘谋局,首在度势。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眼下,人工智能不仅能辅助科学研究与艺术创作,还能实现自动驾驶、打造“无人农场”和“黑灯工厂”,成为解锁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钥匙。“人工智能+”行动,不仅顺应了全球AI发展的潮流,更与中国产业升级的大势紧密相连,意味着国家正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形成以人工智能为引擎的新质生产力,将推动人工智能有序赋能重点领域,体现出从研发到场景应用再到产业打造的全链条赋能,也为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开启新篇章。

把握技术创新主导权,夯实发展根基。“人工智能+”是促使未来加速来临的助推器。《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显示,67%的中国企业已经开始探索人工智能的应用机会或已经开始进行相关资金投入,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已经迈入加速阶段。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企业采用率已达15%,市场规模约为14.4万亿元。也应看到,在AI技术的前沿基础理论和算法等领域,我国与先进国家仍存在差距。加快发展AI技术,当务之急是要夯实“技术底座”,着力补弱项扬优势。要将加强原创能力作为重点,以关键技术为发力点,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提升算法效率,确保关键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建强人才队伍主阵地,推动产业升级。近年来,我国已经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AI主播带货、智能问诊、智慧仓储……随着智能化设备的普及,维护和开发设备的应用型人才需求与日俱增,与此同时,数据分析师、图像算法工程师、智能制造工程师等一大批新型职业也应运而生。业由才广,功以才成。想要补上人才缺口,培养是关键。一方面需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顶层设计,出台专业人才计划,明确培养方向,建立起一整套人工智能相关职业标准,为构建科学规范的培养体系,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集合政府、院校、企业、社会等多方力量,构建“政校行企”多层次培养体系,建立起一套科学化的人才输出模式,实现AI技术人才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

拓展应用新场景,赋能高质量发展。“AI+工业互联网”帮助企业开展智能制造、数字采购、数字营销、智能运维;“无人农场”让农业生产实现播种、除草、喷淋、收割的全过程自动化;“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辅助瘫痪人士进行康复治疗……推动AI技术在各行各业深度运用,是实现我国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一环,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创新成果逐步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实践,人工智能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要加强政策指引,持续加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体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提档,推动AI技术的规模应用,集群式发展;要加强市场导向,鼓励企业深挖产业需求,加强成果转化,创新服务供给,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人工智能已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我们必须抓住风口、抓牢风口、乘势而上,构建更好的AI生态,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和全方位各领域高水平应用,跑赢AI赛道,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动能。(王菲)

责编:刘雨霏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