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尝三鲜、编竹编、制漆扇……江苏各地图书馆推出“立夏”体验活动

交汇点讯  “滚滚麦浪立夏时,荷塘浮萍蜻蜓驰”,立夏之时,万物至此皆长大。为了让小读者们了解立夏节气的传统习俗、品味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江苏很多公共图书馆都在今天推出了立夏体验活动。

5月5日上午,盐城市图书馆举办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主题活动,让孩子们感受独特的立夏气息。立夏是怎么来的?立夏有哪些民间习俗?中海金苹果幼儿园资深教师程丽君首先向小朋友们普及立夏的节气知识,随后带领孩子们共读保冬妮著的《立夏·尝三鲜》。

程丽君说,立夏尝三鲜是老传统习俗,指的是地三鲜、树三鲜和水三鲜,“地三鲜”是苋菜、蚕豆、蒜苗;“水三鲜”是鲥鱼、螺蛳、白虾;“树三鲜”是樱桃、青梅、香椿,这些都是刚上市的时令食品,体现了中国人对时令饮食的重视,也蕴含了对丰收和吉祥的祈愿。

进入夏季蚊虫增多,采摘些艾草、薄荷,制作一个香囊,能为夏日带来一份清凉。今天,南京图书馆邀请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布艺)代表性传承人高瑞雷,带领大家制作荷花香囊。“荷花香囊,由荷花、荷叶、莲藕三个部分组成,象征着和谐,寓意以和为贵……”高瑞雷自幼跟随母亲学习民间手工布艺,工艺针法细腻,既有南方的色彩鲜明,也糅合了北方的粗犷大胆。在他的指导下,一双双小手也跟着穿针引线,看着荷花在手中初见雏形,芳草园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储子瑜很有成就感,她打算跟着妈妈再去药房抓点紫苏、艾草、薄荷等驱蚊醒神的中草药装在香囊里,回家送给外婆。

除了香囊,炎热的夏日还与清凉的竹编、消暑的扇子般配。记者获悉,今天,苏州图书馆邀请30组家庭体验竹编的乐趣。大家跟着馆员老师,将竹篾竖向排列整齐,用美纹纸胶带固定,横向竹篾以按一压一的形式与竖向竹篾进行编织。随后将自己想要的形状模型粘贴在扇面上,再插上扇骨,一把属于自己的竹编扇便诞生了。

前段时间,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将“漆扇”手工体验带火了。镇江市图书馆和连云港市图书馆五一期间不约而同地推出了漆扇研学活动,这是一项水与大漆的艺术,以漆为媒,以扇为纸。当扇面浸入水中时,水毫无保留地将大漆托付给了扇面,呈现出无法预计之美。在镇江市图书馆的少儿馆,孩子们将自己喜欢的大漆颜料滴入水中,轻微搅拌后将白色扇面放入水中轻轻旋转,便能获得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图案。

镇江市图书馆副馆长吕超表示,相比大漆工艺繁琐的加工步骤,这种容易操作的网红漆扇,不仅继承了“大漆工艺之魂”,也让更多人了解了这项非遗技艺。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周娴

责编:杨民仆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