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跟着名家学健康|20年4000多台手术,为每一个“治愈系笑容”全力以赴

5月8日是“世界微笑日”,世界精神卫生组织设立这样一个纪念日,是希望通过微笑来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同时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本期的《跟着名家学健康》,邀请到的是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创伤正颌整形外科主任鲁勇主任医师,就是一位修复微笑的人。这位唇腭裂患儿家长口中的“妙手勇哥”,从医20多年,修复了4000多张笑脸,让唇腭裂孩子重新绽放出“治愈系笑容”。

鲁勇教授

巴掌大空间里“雕塑”,还原“治愈系笑容

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小患者也就是大家口中的“兔唇宝宝”。我国每年约有2.5万名新生唇腭裂患儿诞生,近年来由于出生率的下降,这个数字有所降低,但依然保持了1/1000左右的发生率。随着孕期筛查的普及和技术的进步,明显的、完全性的唇腭裂相比以前大幅降低,但畸形程度不重的微小型唇裂和单纯性腭裂数量仍然居高不下。

“对于唇腭裂患者,外科手术是修复畸形的唯一手段。”鲁勇主任告诉记者,唇腭裂修复技术出现已经有两三百年的历史,二十多年前它还是整形外科的入门级手术,低年资医生就能上手,不过现在,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医疗界对唇腭裂修复手术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只有具有丰富经验的高年资医生才被允许上唇腭裂手术的手术台。这是因为唇腭裂的修复技术,几乎涵盖了整形外科所有的精华和技巧。

鲁勇教授在手术中。

“唇腭裂的孩子一般三个月左右进行第一次手术,小朋友的脸比巴掌大不了多少。”鲁勇告诉记者,在比手掌还小的空间里操作,修复要融合几何学的原理、美学原理、立体空间感和熟练的外科技巧,要做各种各样瓣的设计,在短短一个小时的时间内纠正塌陷的鼻、不对称的唇,不仅只满足于静态的关闭裂隙,还有考虑动态的美感和功能的恢复,对医生的挑战很大,患儿家长的期待值也很高。

“每一次挑战成功都是对患者一生的改变,每一个孩子必须全力以赴。”鲁勇主任说。

牵引成骨“月牙脸”逆袭,还孩子“无陷”未来

因为唇腭裂,一些患者还同时存在面中发育不足,俗称“月牙脸”“碟形脸”或“地包天”,这是唇腭裂患者常合并的严重颅面畸形,影响唇腭裂患者容貌、咀嚼功能及语音,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传统治疗的手段为正畸科面弓牵引治疗,但是常由于力量不足常常出现反弹或者仅仅对轻症患者有效。严重的面中部凹陷畸形需等待到成年后采取正颌外科手术截骨前拉上颌,但是由于腭疤痕牵拉,往往前徙的距离有限,很多术后不久上颌又反弹回去了,依然呈现凹陷的面容,严重影响了患者未来的身心健康。

小患儿手术前后对比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一位十来岁的小患者,虽然在外院纠正了唇腭裂,但面中凹陷,‘地包天’严重,很像一个六七十岁衰老老人的面相,给孩子和家庭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于是去年来到医院求治。”鲁勇表示,根据小患者病情,使用传统技术预计矫正效果不佳,于是鲁勇教授团队采用了一项全新的经缝牵引成骨术,通过在两边的颅骨上支抗,主要是通过生长期骨缝受外力牵张,骨缝内骨质增加,从而实现骨骼的生长发育和位置改变,把上颌凹陷的骨头牵拉出来。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困扰孩子多年的“碟形脸”就纠正到了基本正常的面型,牙齿的咬合也基本调整到位,小朋友和爸爸妈妈都露出了发自内心的幸福微笑。

“骨牵引同时,周围肌群同步延长,小患者术后复发的风险是较小的,手术在青春期结束前,还能快速高效缓解患者的容貌焦虑和心理压力。”鲁勇告诉记者,每年的寒暑假是孩子们纠正“月牙脸”的高峰期,2023年暑假,他们团队自主成功完成了6例经缝牵引成骨新技术治疗唇腭裂术后面中部发育不全患者,术后12周,患儿的“地包天”明显矫正成功,“月牙脸”已消失,术后半年治疗效果稳定,患者的凹陷畸形得到“逆袭”,还孩子们无“陷”未来。

修复有“时间表”与“路线图”,序列治疗至关重要

目前,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每年进行的唇腭裂修复手术在200余台,在小患者总数在减少的大环境下,手术量维持不变,这主要得益于医院在唇腭裂治疗方面的领先地位和突出成就。 南京市口腔医院也被评为“唇腭裂治疗示范中心 ”,全国仅16家医院获此荣誉。

“在门诊找到我的,有些还在孕期,因为检查异常,准妈妈及整个家庭都承担了巨大的压力。这时候我们就会对准妈妈进行心理疏导,传播科学的知识,同时也用成功修复的案例来提升家庭信心,顺利度过孕期。”鲁勇主任告诉记者。

根据修复的“时间表”和“路线图”,3~6个月,孩子长至体重6~7公斤时进行唇裂修复;在9个月左右,体重8公斤左右即可进行腭裂修复。“第一次手术肯定是最重要的,就像裁缝做衣服一样。第一次手术裁剪得好,后面有不满意,可以进行小幅调改;但如果第一次手术做得不好,嘴唇组织丢了好多,第二次接手就很难再改进,对孩子就是终生的影响。”

做完腭裂手术后,4~5岁即可进行语音训练,由语音师一对一纠正发音;9岁时修补断裂的牙床;10~12岁时牵引成骨, 矫正面中部凹陷,可以避免成年后做正颌外科手术。除了以上这些, 还有一些其他的康复训练、心理介入,保障患儿在整个修复过程中的身心健康。

对患儿患者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还延伸到孕前。鲁勇主任提醒,除了孕期筛查外,准妈妈们还要注意,营养方面要注意维生素A、维生素B2、叶酸的补充;要避免病毒感染,以免影响胚胎的发育;要注意药物的使用,尽量避免一些精神类药物、抗肿瘤药物的使用;要注意接触射线。对于已经生育过或是家族中出现过“兔唇宝宝”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也有生殖医学的基础研究团队提供指导与干预,避免再次出生唇腭裂宝宝。

“遇到唇腭裂不要感到绝望,它是可以预防、可以治愈的,选对正确的医院、优秀的手术医生、科学的治疗方案最为关键 。希望每一个患有唇腭裂的孩子都能有一个健康灿烂的微笑,有一个美好的未来。”鲁勇主任医师表示。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彦

摄像 许丰乔 蔡亮

剪辑 蔡亮

责编:蒋明睿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