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小龙虾食用过量会生病?专业机构回应→

进入夏季

麻辣鲜香的小龙虾

是当之无愧的“宵夜顶流”

然而小龙虾不宜过量食用

5月6日

据江苏疾控提醒:

注意哈夫病!

建议一次食用小龙虾不超10只

相关话题冲上热搜

引发网友热议

5月6日,江苏疾控发布“5月防病提示”,提醒市民注意预防哈夫病。

哈夫病是一类原因不明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世界各国均偶有发生,一般是吃水产品后24小时内发病,除此之外没有明显的规律。

近年来,在江苏、安徽、湖北等地出现了数例因食用小龙虾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病例。除了吃小龙虾,吃海鱼、淡水鱼都出现过类似的案例。

预防措施

浅“尝”辄止,适量食用。建议适量食用小龙虾,不要过量,每次食用量不超过10只。

特殊人群建议不要食用小龙虾。易过敏人群及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建议谨慎食用小龙虾。

如果在外就餐食用小龙虾,建议选择正规的、卫生条件较好的餐饮店。

建议不要食用野生小龙虾。不要自行捕捞野生小龙虾食用,不要购买来路不明的龙虾。建议从农贸市场或大型商超等正规渠道购买小龙虾。

对此,不少网友表示:

10只根本不够!

过量食用一定会得病吗?

5月7日

上海网络辟谣称:

无须“谈虾色变”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上海疾控、上海市第五康复医院等专业机构都公开表示,目前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吃小龙虾会诱发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简单来说,横纹肌溶解症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类具有相似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引发原因多种多样。

除了食用小龙虾等水产品外,还包括过度运动(如跑马拉松、不当使用筋膜枪)、中暑等;部分药物、感染、某些代谢性疾病或遗传性疾病也会引发相关症状。

在相关新闻中,也会发现部分患病者既吃了小龙虾,又进行了运动,或本身存在一些疾病,所以无法判断到底是什么引发病症。事实上,国内外一直在研究小龙虾与横纹肌溶解症之间的关系,却都没有定论。小龙虾引发横纹肌溶解是小概率事件,无须“谈虾色变”。

食用小龙虾也有注意事项:

一方面,要充分煮熟后食用,以避免感染寄生虫。尽量不食用虾头,因为虾头容易富集重金属,也是微生物、寄生虫的藏身之所。

另一方面,小龙虾蛋白质含量较高,而且属于中嘌呤食物,所以过敏体质人群、痛风患者等要谨慎食用。

责编:严红兰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