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文明实践 > 正文
我市逐步推进建设儿童友好公园 “一米高度”造福更多儿童

“生完孩子回来,家门口竟然有了一个漂亮的儿童乐园,解决了我带娃的大问题。”8日早上,在江北新区龙王山郊野公园内,市民郑女士推着坐在秋千上的孩子,表达着自己的喜悦。在她的身后,洋溢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去年底,《南京市儿童友好公园建设导则》发布,我市以“一米高度”的视角,为孩子们打造一个个专属的快乐成长空间。

“以前这山下也没什么。”郑女士告诉记者,现在公园主路左侧是体育健身空间,右侧高台上全部建成儿童活动空间,她每天带孩子来公园,已经成了生活习惯。“生态好,又有这么多小朋友,住在这里很幸福。”郑女士说。

儿童友好主题公园为龙王山郊野公园二期项目,包含儿童观景区、水上廊亭娱乐区、亲水互动休憩区及林下儿童活动区等四大区域。“作为南京市儿童友好社区,我们也在努力为孩子们创造舒适的空间环境。”沿江街道龙山社区党建工作站主任高丽表示,公园建设中引导儿童参与,根据儿童议事意见,增设亲水互动区、迷你篮球场、足球场等。“一米菜园”则是中小学生开展中草药科普、蔬菜种植劳动体验的试验地。社区还利用周末,常态化开展林中书屋科普阅读等各类活动。在高丽看来,儿童友好主题公园不只是家长遛娃、儿童嬉戏的乐园,也是促进青少年学习成长的生态课堂。

去年,南京入选第二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市发改委会同23部门印发《南京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5 年)》,其中“推进儿童友好公园建设”被列入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主要任务。

近期,南京首个儿童友好示范街区——竹蜻蜓儿童友好街区建成启用。昨日下午,记者来到竹新路与小龙湾路路口时,正看到一队小学生从彩色的斑马线前通过绿灯。整条竹新路仿佛披上了一身“童装”,色彩斑斓。而在路口东北侧,则建成了梧桐语儿童友好公园,放学的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在这里快乐玩耍。

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江宁分局规委办工作人员张宇介绍,竹新路街区改造前主要存在接送时段拥堵、步道狭窄不平、停车混乱无序等问题。结合沿线两所小学和一所中学的特点,更新中拓宽人行道,建设彩色通学路径,改造路口7处,提升校园围墙景观廊道,新增候学区,打造儿童友好公园和梧桐语小型城市客厅。儿童友好口袋公园设计根据儿童特点,分年龄段布设儿童游乐设施与运动场地。在材料选择上,注重环保、安全,植物搭配避免使用有刺激性、易过敏品种。

据介绍,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江宁分局在编制《江宁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将“儿童友好”纳入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社区生活圈专项,并完成了《江宁城区“公园城市”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儿童活动空间。除了竹新路儿童友好街区,该区还建成了天元路玉带圩口袋公园、鼓山路口袋公园等多处充满儿童特色的公园。在新一批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建设中,该区将继续秉持儿童友好、儿童优先理念,打造生态自然、安全有趣、便捷舒适的公园环境,为“一米高度”的城市空间带来更多精彩。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