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喝一瓶“体测开挂”?热销的“体测神器”能随便服用吗?

近日,全国各地体育中考及高校体测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其中男生1000米和女生800米跑让一些学生“如临大敌”。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发现,一些号称“体测神器”的液体氮泵在网络购物平台热销。氮泵到底是什么?是不是传说中的“体测神器”?

消费者用后反应不一

据悉,电商平台销售的大量相关“氮泵”的产品,单支价格在15至60元之间,均为“运动营养食品”,而非保健品,一般适用于耐力类运动人群。记者搜索网络购物平台发现,一些氮泵饮品特意在展示页面中增加了“助力中考体考”“体测专用”等字样,将产品信息精准送达体育考试学生群体。

在一家店铺的好评区中,记者发现,一名在体育考试之前服用了氮泵的消费者称:“喝了之后大概15分钟,体感就来了,全身有点痒,持续时间大约一个半小时,之前800米大概用时317秒,这次252秒就跑完了,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也有消费者反馈服用后出现了不良症状,“为了孩子体育中考买的,考前半小时喝了一半,喝了半小时孩子说想吐,最终成绩和平时差不多”。还有少数消费者称,服用后出现了呕吐、头痛等不适反应,甚至有消费者服用后感觉不适被送到医院洗胃。

记者咨询了一家售卖氮泵产品的商家产品是否会有副作用,该商家表示,“一般不会有副作用,如果是过敏体质需要咨询医生”。

产品安全性存疑

氮泵到底是什么?“仅从产品介绍来看这应当是一种食品,并非药品,从安全性来讲,一定是没有药品的安全认证强的。”东部战区空军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焦冬生解释,目前市面上售卖的氮泵产品成分比较复杂,比如某热销品牌爆发型氮泵产品的配料显示有肌酸、二磷酸果糖、丙氨酸、瓜拉纳提取物等,但瓜拉纳提取物并非单一纯净化合物,而是由瓜拉纳种子里提取出来的物质,里面包含很多成分,这里面究竟有哪些成分商家自己也不清楚。“是否确定有效,是否安全无害,并没有像药物临床试验一样得到科学论证。相对而言,产品成分越复杂,可靠性就越低,同时安全程度也越低。”焦冬生说。

据悉,2018年《国际奥委会对膳食补充剂和高运动表现的共识声明》中提到在特定的运动场景下对运动表现提升有强力证据、安全、合法、有效的五类补剂:咖啡因、肌酸、硝酸盐、β-丙氨酸、碳酸氢钠。目前市场上的氮泵产品含有主要成分就是这五类中的其中几类。

有液体氮泵产品提示“14周岁以下儿童不宜食用”,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低于14周岁的学生也在日常体育训练中购买,记者咨询了一家氮泵商家未满14岁儿童是否可以服用时,该店家表示:未满14岁可以服用,但由于年纪偏小肠胃相对脆弱,所以可能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年龄小的可以一次服用半瓶,提前使用过没有问题的话,在正式考试中就可以服用。”

用氮泵提升体能,到底有无科学性?记者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运动营养食品通则》(GB 24154—2015)中发现,各类运动项目产品中营养成分的种类和使用量中提到咖啡因每日使用量为20至100mg,而部分氮泵产品明显咖啡因超标。

焦冬生说,氮泵里面的咖啡因,确实可以提高运动能力,原理是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一杯200毫升普通美式咖啡含咖啡因大约100毫克,这个浓度对于初中生来讲是问题不大,而在一些60毫升的氮泵产品中,咖啡因的含量高达180毫克,浓度是美式咖啡的6倍。过高的咖啡因浓度存在过度刺激神经系统的隐患,严重时存在诱发心血管意外的可能性。

健康备考是王道

业内专家建议,此类产品安全性存疑,即便安全,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并不明晰。体测本身是对学生体质能力的考查,并非竞技类比赛,虽不进行兴奋剂检测,但应通过严格锻炼提升水平而非走捷径。

开齐开足体育课,是保障学生体质的基础工程。在江苏,不少地区已经在中小学推行每周4节体育课,以及每天保证大课间体育锻炼,体育课已经不再是学校的“边缘学科”,每天充足的体育锻炼帮助学生取得体测合格成绩。近日盐城市体育局公布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中小学生健康合格率达97.03%,优良率达50.48%。目前已完成全市中小学俱乐部建成率100%的工作目标,涵盖了篮球、足球、排球和田径、啦啦操、跳绳等40余类运动项目,累计参与学生人次超过百万。

保证充足营养,才能科学备考。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彭炤源建议,一方面要保证足够的能量和营养,但是也不能营养过剩。比如早餐如果吃了过多的面食或油炸食品,就很容易困倦,家长可以准备一些鸡蛋、牛奶,蛋白质含量丰富又不容易让人困倦的食物。另一方面,一日三餐可以改为一日五餐。尤其对于课业压力繁重、用脑量大的学生来说,中午可以吃少一些,不至于让血糖一下子升高,在下午产生困倦,晚上又会格外饿。把三餐的量分配到五餐,每餐减少饭量,不至于有饥饿感,还可以保持学习和运动状态。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程晓琳 蒋明睿

责编:赵晶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