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你好,这里是江苏!|前杨柳村:南京明清古村落代表

前杨柳村拥有400多年建村史,其“背山面水”(丘陵—古村—湖塘)的山水格局,“依塘而居、沿路拓展”的村庄格局,从明代延续保存至今,是南京明清古村落代表,村内民居有浓厚南京地域特色。

据《朱氏族谱》记载,杨柳朱家七世祖朱孔阳一路挑担,从句容陡门口迁居至上元龙都(今江宁区龙都社区),入赘佘村佘氏(今中杨柳村)。朱氏家族富裕后,于明万历七年(1579年)择交通便利处,开基前杨柳村。

前杨柳村的明清古建筑群独具江南水乡韵味。

“青砖小瓦马头墙,轿式大门花格窗。”这是形容前杨柳村建筑风貌的句子。村内现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一处,是由礼和堂、思承堂和树德堂组成的杨柳村古建筑群,为南京现存规模较大的明清民宅遗存。杨柳村古建筑群又名“三堂上”,被称为“九十九间半”。村内还有同庆桥、牌坊、洪水楼、北岸上码头等重要历史遗存。

前杨柳村民俗文化“脸子会”曾威震四方。每年农历三月十四,会长率领“脸子会”成员,浩浩荡荡奔赴前阳大庙,祈愿村民平安。第二天是社火日,“脸子会”成员戴上彩塑木雕面具,从前阳大庙出发,一路吆喝,绕村巡游,场面十分壮观威武。

整理:刘春

摄影:视觉中国

设计:曹家瑞

翻译:卫鑫

鸣谢:南京市江宁区地方志办公室

责编:刘霞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