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也要‘禁止蕉绿’哦!”早晨9点不到,给办公桌上的鲜切香蕉换好水后,上班族“@米可”在社交媒体“小红书”上传了新的打卡照片。今年三四月起,水培香蕉、菠萝在社交平台和年轻人的办公桌上火了起来,它们更因为其谐音“禁止蕉绿”“动感光菠”而成为年轻人的“上班搭子”,全国销量急剧攀高。
“办公桌上种香蕉”成为新风尚
在南京河西上班的赵小姐最近从网上购买了一把“禁止蕉绿”,放在办公室,引来众多同事的围观。与传统的绿植不同,“禁止蕉绿”为整串带杆的绿色、未熟透的小米苹果蕉,可于办公室置于花瓶水培,一般4至7天就可以变黄,果实熟透后还可以吃掉。果然一周时间不到,香蕉就已变黄,她随后在朋友圈发文:“这么快,就不蕉绿了!”不仅如此,与插花不同,赵小姐表示,一大把香蕉插到办公桌上,每天看着它们由绿变黄,有种丰收的喜悦,吃到嘴里还带来了另一种欢喜。

“当我在办公室‘种’了一把香蕉,它会被老板和同事盯上……”不少网友发帖,“禁止蕉绿”成了整个办公室的新宠,每一根香蕉上都被同事写了名字预订,香蕉熟后大家纷纷吃掉,“感觉是把焦虑吃掉!”
购买“禁止蕉绿”,不少人表示图的是新鲜,更多的则是看中其提供的情绪价值。在南京江宁区上班的徐女士最近就遇到了很郁闷的事情,随后她也网购了一把“禁止蕉绿”放在办公室,并不断暗示自己调整情绪,“别说,这个还挺有用的!”她向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表示。
线上线下“禁止蕉绿”卖疯了
其实,“禁止蕉绿”是一款苹果蕉,在罗永浩和东方甄选等直播间的推广下开始出圈,随后聪明的商家将“苹果蕉”与打工人的“焦虑”联系在一起,从商品的包装盒到卡片,都助推了“禁止蕉绿”成为当代年轻人办公桌上的新景观。
“卖疯了!今年4月份我们开始团购‘禁止蕉绿’,每次团购都能卖到200多箱!”南京市雨润大街地铁站水果店老板谢先生告诉记者,网上一把“禁止蕉绿”售价40元至50元,而水果店的团购价只要29.8元,所以来买的市民很多。记者看到“禁止蕉绿”的包装箱上写着“拒绝蕉绿,热爱生活”“I'M FINE”(我很好)等字样,配色很清新。

记者从拼多多平台获悉,自4月份以来,不少鲜果商家推出“禁止蕉绿”, 4月中旬平台“禁止蕉绿”搜索量周环比上涨70%,订单量上涨约30%。截至目前,“禁止蕉绿”已步入高峰销售期后的平稳销售阶段。从订单分布区域看,下单“禁止蕉绿”的消费者主要集中于国内一线、准一线城市,Top下单城市包括上海、北京、杭州、苏州、宁波等。
除了“禁止蕉绿”,水培菠萝亦成为职场人的新宠,平台不少商家推出了带杆绿色小菠萝,配文“动感光菠”“事业兴旺”等祝愿,“生可观赏,熟可食用”,深受消费者喜爱。平台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水培菠萝的销售量同比翻了一倍。
专家:用“蕉绿”打败“焦虑”是互联网赋权
用“蕉绿”来打败“焦虑”,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陆远看来,这是一种非常积极的行为,“这是互联网对普通人的一种赋权,但凡大家能够通过一种搞笑的方式、诙谐的方式,把焦虑舒缓出来,就不会对我们的社会生活造成太大的问题,大家嘻嘻哈哈就过去了,这也是互联网多元性一个很重要的体现。”
打开社交网络,“禁止蕉绿”已经包括水培、盆栽、插画、毛绒、玩偶、手绘等多个产品形态,可以说互联网上刮起了“禁止蕉绿”一阵风。在陆远看来,这种流行的现象、词语、符号的背后,实际上是年轻人或者说青年网民一种新的社交方式,大家通过相互的吐槽、表演等方式,建立起自己的共同的亚文化,这也是新一代互联网文化活力的一部分,“大家一起来完成一种‘禁止蕉绿’的行为艺术,这本身就很互联网,很有创意!”
不管“蕉绿”能不能打败“焦虑”,采访中,有不少市民也是冲着苹果蕉好吃、生态来买的。“我已经团了两次了,这个苹果蕉口感很好,而且自己水培的感觉不容易烂。”前来水果店取货的杨阿姨表示,苹果蕉可以放一两周,就算皮黄了肉也不会黑,吃起来更放心。对此,水果店的谢老板也认为,“禁止蕉绿”如果只提供情绪价值,那也只能“红”一时,只有水果本身好吃、性价比高,才能长红。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刘海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