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地评线】江东时评|“熟人推荐”不能跨越边界

日常,我们在浏览网页、购物或者游戏时,除了收到平台的推荐信息以外,发现自己还会在无意识中被推荐给他人,甚至连收藏的内容、买过的东西等都可能被他人一览无余。有人对多款App进行测评,发现不少平台在“熟人推荐”相关选项上都默认开启,而关闭步骤往往十分繁琐。

推荐“可能认识的人”这一看似贴心高效的功能,几乎已经成为所有平台的标配,也许有的人会觉得是件好事,可以借助这一功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有的人则会觉得无所谓,对平台的推荐直接选择无视;但更多的人却有种被偷窥的局促感,认为自己的个人隐私受到了侵犯。诚然,“熟人推荐”大多是通过通讯录和相册内信息的采集,借助一系列算法而实现的,也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了某种冒犯。从法理上看,用户的姓名、手机号码、社交关系等属于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同样受到法律保护,如果在未征得用户同意的情况下,收集并存储用户的个人信息,涉嫌对公民个人信息权益的侵犯。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五条明确要求,处理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

“熟人推荐”功能之所以会被这么多社交软件青睐,自然是因为这一功能是实现平台商业价值转化的一环。平台通过“熟人推荐”增加了客户的黏性,并不断挖掘潜在的消费人群,让每一个人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平台的宣传者和推广者,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商业价值。这本身并没有错,更何况确实会有人需要“熟人推荐”功能。只不过,既然涉及了个人隐私,平台就不应该越俎代庖替用户做主,而是应该让用户知晓其中的利害,认真权衡,然后自主选择要不要开启这个功能。

网络时代,每个人的社交需求和交往边界都应当被尊重,所有的算法和工具是为了让我们更舒适地享受生活,因此,任何时候都应该让用户保留选择的权利,而千万不能随意“捆绑”,在用户毫不知情的状况下逼用户就范。

(胡波)

责编:袁媛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