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一部讲述苏东坡在徐州的大戏“出圈”背后

交汇点讯 初夏的周末,夜幕低垂,徐州市云龙湖畔号角声起。南来北往的游客相聚在苏公塔下,依次乘舟而行,在场景变化和光电幻影中,欣赏大型湖岛实景演出《彭城风华》,沉浸式感受苏轼与徐州的千年情缘。今年“五一”假期,由于游客预订暴增,演出从平时周末假期的两场增演到三场,游船也增加到四艘,依然场场爆满。“五一”观看《彭城风华》的观众中,外地游客约占七成。在去年3月底推出后,除冬季休演数月外,该戏在一年演出中已接待游客14万人次,去掉人工和设备折旧等成本后,已实现当年盈利。

苏公塔前追月影,一船星辉过鹤鸣。演出中展现的多篇诗文华章,讲述着苏轼对徐州的浓浓深情。这里既有一色杏花三十里的大美风光,也有满冈乱石如群羊的激情豪放,还有欲寄相思千点泪的依依惜别。既相逢,却匆匆,戏中当苏轼的船只渐行渐远,他泪别徐州的场景无不令人动容。有的游客甚至脱口而出:苏大人,别走!而当他穿越千年,又回到魂牵梦绕的繁华彭城,又让人无比感慨:大美徐州,真是快哉

我不是在演自己,而是在展示历史上的伟大人物,更要一丝不苟表演到位。”25岁的淮安小伙卢苏云是该戏的苏轼扮演者之一,毕业于江苏师范大学舞蹈专业的他,在《彭城风华》中找到了理想舞台。在这出戏130多人的团队中,演员占了一半多,像卢苏云这样的主演,已和投资方徐州市文旅集团签约,有了稳定的收入,还有更加专业的业务指导,保证了演职人员的相对稳定。

一出,汇聚了一群热爱表演的人,创新演绎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另一位主演樊浩来自齐齐哈尔,他因为《彭城风华》来到徐州。这里不仅有美食和美景,更有厚重的文化和历史。现在的游客在精神层面有更多追求,我们正是把苏轼一心为民的精神展示给观众。樊浩说,没有演出的时候,他们除了练功,还会做好推广和再创作,增加和观众的互动,增强体验感。前段时间,他们在演出时就为观众增设了游戏环节,反响很好。

大型实景演出一般投入大、成本回收周期长,有的在短期热度后便陷入低迷,甚至要依靠各类补贴,避免赔本赚吆喝。缘何这出在自负盈亏的情况下,持续一年后依然叫好又叫座

《彭城风华》出圈的重要原因是多方同频共振,以此为代表的徐州文旅“出圈”并非偶然。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徐州市委、市政府持续抓好产业转型、生态转型和城市转型,依托文旅项目、文旅融合、文旅活动的推进,徐州城变美了,能玩的项目更多了,在徐州的生活更方便了,这些都直接增强了游客的体验感和幸福感。徐州一季度文旅大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徐州游客接待量约2160.4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约237.65亿元,两项数据同比增长均超过64%

其次是出品方徐州文旅集团用足了云龙山水,讲好了彭城故事。若论自然风光,云龙山水不输杭州西湖,不过却缺少像白娘子和许仙这样的千古佳话。《彭城风华》创造性地把众人皆知的苏东坡“请”回了彭城,利用声光电、沉浸式,打造了八幕剧情,讲述了他在徐州任知州两年的经历,展现出他治水、挖煤的功绩和百姓对他的深深爱戴,充分展示了苏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生动理念。徐州彭城风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计峰表示:“我们利用云龙山水资源,充分挖掘本地历史文化,不断丰富市民夜间生活,这些正是游客所需,也扩展了徐州文旅业态。”

记者注意到,项目的出品方还有省、市大运河文旅基金,该基金是江苏省重点支持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而设立的政府引导基金,除了《彭城风华》,此前该基金已投资助力建成苏州平望四河汇集、苏州山塘旅游等一批运河重点项目,并打造多部精品内容力作和助力一批企业成功上市。

省市基金联投支持重点文旅项目建成,这是政府与市场、省与市、基金与文旅企业、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文旅发展、文化与旅游等多方同频共振、深度融合的合作标杆,是立体构建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的重要赋能式投资。 江苏文投集团副总经理、大运河投资公司董事长王国丰表示,一方面为地方文旅企业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并嫁接大运河基金全体系资源服务,有助于提高其经营效益及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因地制宜宣传好、推广好大运河文化。

多方同频共振,用好了资金,做好了内容,保证了品质,丰富了文旅,扩大了影响。徐州市文旅集团总经理张同华看好《彭城风华》持续盈利的能力,也相信演出的内涵价值。他说,会坚持在云龙山水间,打好关于苏轼和大运河的这张文化牌,做好项目运营的经济牌,以文化赋能经济,用经济活化文化,实现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以文兴城,以文塑城。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徐州有着跨越千年、博大精深的过往,同时也有活力十足、潮流鲜活的当下,不断形成适应时代环境的“人文经济学”生态。这座城市正以历史文脉为“线”,名人文化、民间艺术为“针”,穿针引线,不断“活化”利用文化遗迹,也将拥有持续生长的蓬勃活力。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成岗 王岩

图片由徐州市文旅集团提供  张俊哲/摄

责编:陈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