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10年科考 重庆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5个植物新种

新华社重庆5月15日电重庆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近日发布消息称,近十年来,该中心联合西南大学、重庆自然博物馆、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在保护区持续开展的生物资源综合考察和专项调查工作中,共发现5个植物新种。

图为在重庆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植物新种——巫溪铁线莲(拍摄于2016年5月30日)。新华社发(邓洪平 摄)

据介绍,考察中发现的植物新种包括“巫溪铁线莲”“巫溪虾脊兰”“多裂繁缕”“三峡白前”和“巫溪马铃苣苔”。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植物分类》(《Phytotaxa》)、《西北植物学报》等知名植物分类学期刊上。

图为在重庆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植物新种——巫溪虾脊兰(拍摄于2016年5月29日)。新华社发(邓洪平 摄)

此外,科研人员在考察中发现,重庆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存有多种珍稀濒危物种,在保护区内发现的3595种维管植物中,有74种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其中国家级51种,重庆市级23种。

图为在重庆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植物新种——多裂繁缕(拍摄于2020年8月19日)。新华社发(陈锋 摄)

调查工作的开展,丰富了重庆市植物区系,为重庆市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参考。

图为在重庆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植物新种——三峡白前(拍摄于2021年4月13日)。新华社发(陈锋 摄)

重庆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重庆市巫溪县东部、大巴山脉腹地,地质构造复杂,海拔高差近2400米,悬崖峡谷随处可见,保存了亚热带北部山地大量的珍稀濒危物种,是我国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物种基因保存最完整的区域之一,具有很高的科研和保护价值。

图为在重庆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植物新种——巫溪马铃苣苔(拍摄于2022年6月16日)。新华社发(熊驰 摄)

(记者 黄伟)

责编:刘艳元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