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羌塘野生动物管护员:风雪中守护苍茫大地

野生动物专业管护队员在无人区深处的罗布玉杰烈士纪念碑前默哀致敬。罗布玉杰2002年在与盗猎分子的枪战中牺牲(无人机照片,5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从5月7日起,西藏那曲市尼玛县召集10余名骨干野生动物管护队员,计划用约两周时间对尼玛县境内3万多平方公里的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进行集中巡护。

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核心区绝大部分没有人类活动,主要保护对象为独特的高寒生态系统及多种大型有蹄类动物。保护区的尼玛县共有11个野生动物管护站,135名管护队员,他们常年顶风冒雪,穿越无人区进行巡护,默默守护着这里。

野生动物专业管护队员在宿营地里烤火,燃料是野牦牛的粪便(5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野生动物专业管护队员在巡护路上一处垭口的冰雪堆上合影(5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成群的藏野驴从野生动物专业管护队员们的车前跑过(5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野生动物专业管护队员冒着风雪赶到无人区深处的布查玉管护站(5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布查玉管护站的野生动物管护队员们热情欢迎风雪中前来巡护的同事(5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野生动物专业管护队员在荣玛乡的依布茶卡湖边巡护(5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野生动物专业管护队员在巡护途中就地取材,用野牦牛粪生火做饭(5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野生动物专业管护队员们在宿营的帐篷中准备吃饭(5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野生动物专业管护队员在巡护途中给车辆加油(5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罗布玉杰管护站站长格桑伦珠(右二)和队员们在大雪中操作无人机观察藏羚羊迁徙情况(5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野生动物专业管护队员在大雪中徒步确认路况(5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野生动物专业管护队员们在一处废弃的温泉池中泡脚休息(5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野生动物专业管护队员的车队在大雪中巡护(无人机照片,5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野生动物专业管护队员的车子在巡护路上穿越泥泞路段(5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野生动物专业管护队员在无人区深处的藏色岗日冰川巡查(5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野生动物专业管护队员准备将一头猞猁放归自然(5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罗布玉杰站的野生动物专业管护队员在出发巡护前给站里救护的受伤藏原羚喂糌粑(5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