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地评线】交汇点评︱文化传承与旅游开发要“流量”更要“考量”

近日,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的“孟姜女哭倒长城处”石碑成为舆论的焦点。原本,设立这一石碑是为了弘扬和传承孟姜女传说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然而,此举却意外地触发了关于文化传播和旅游开发之间微妙关系的广泛讨论。部分网友甚至质疑,将“传说”与“历史”混淆以挖掘区域文化资源、开发旅游市场,实质上是一种“蹭流量”的行为。

孟姜女哭倒长城处石碑(图源网络)

孟姜女的传说作为中国古老的文化符号之一,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价值和道德寓意。这一传说的流传,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民间文学宝库,也深刻影响了人们对忠贞、孝顺等传统美德的理解和认同。因此,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设立“孟姜女哭倒长城处”石碑,无疑是对这一传统文化的一种尊重和弘扬。

然而,在旅游开发日益盛行的当下,如何将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市场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如何保持文化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避免过度商业化和低俗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孟姜女哭倒长城处”石碑的设立,部分网友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将传说与具体地点相结合,虽然能够增强游客的实地体验感,但也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认为这一传说就是真实的历史事件。这种混淆“传说”与“历史”的做法,不仅可能误导公众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也可能损害传统文化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此外,过度追求旅游市场的流量和话题度,也可能导致对传统文化的过度消费和扭曲。在“流量为王”的时代背景下,一些地方为了吸引游客,可能会采取夸大其词、制造话题等手段,甚至不惜扭曲和篡改传统文化。这种做法不仅无法真正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还可能对文化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因此,在挖掘区域文化资源、开发旅游市场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文化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也应该尊重公众的认知和感受,避免过度消费和扭曲传统文化。对于“孟姜女哭倒长城处”石碑这样的做法,不妨采纳一些建议,在石碑上加刻上“相传”二字,以审慎和理性的态度去看待它所带来的文化价值和市场效应,确保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够为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胡安静)

责编:刘艳元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