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全球珊瑚白化现象范围扩大,影响至少53个国家和地区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专家16日警告,由于海洋温度创新高,全球珊瑚白化现象范围正在扩大,且程度加深。过去一年里,全球逾六成珊瑚礁遭受的热压力足以引发白化现象,而这一比例预计将继续增加。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珊瑚礁观察计划协调员德里克·曼泽洛说,2023年2月以来,至少62个国家和地区发生了珊瑚白化现象,“从北半球到南半球,所有大洋盆地无一例外”。相较上月发布的数字,这次多了印度、斯里兰卡等9个国家和地区。值得注意的是,大西洋情况尤为严重,水温之高“前所未有”,99.7%的珊瑚礁区域过去一年中经历了足以引发珊瑚白化的热压力。

曼泽洛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这一事件的规模和影响仍在不断扩大。如果没有气候变化,这种事不会发生。”

当海洋温度过高时,珊瑚会吐出生活在其组织中、为其提供颜色和大部分能量的藻类,这样一来,珊瑚就会呈现白色,称为“白化”。如果海洋温度不能恢复正常,珊瑚会大量死亡,进而威胁到依赖珊瑚的物种和食物链。研究人员先前记录过三次全球珊瑚白化现象,分别发生在1998年、2010年以及2014年至2017年间。其中,第三次最严重,当时全球约56.1%的珊瑚礁发生珊瑚白化现象。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上月说,由于气候变化和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海洋温度升高,第四次全球珊瑚白化现象正在发生。当时数据显示,此前一年里,全球超过54%的珊瑚礁出现白化现象,影响至少53个国家和地区。

曼泽洛本月说,就严重程度而言,这次全球珊瑚白化现象可能很快刷新第三次创下的纪录。

厄尔尼诺现象是自然发生的一种与热带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洋表面变暖有关的气候模式,平均每2至7年发生一次,通常持续9至12个月。本次厄尔尼诺现象2023年12月达到峰值,是有记录以来最强的5次厄尔尼诺现象之一。

依据欧洲联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数据,截至目前,虽然厄尔尼诺现象在太平洋赤道东部海域继续减弱,但全球海洋表面平均温度总体仍异常偏高,单月平均值已连续13个月打破有记录以来同期最高纪录。今年4月,北纬60度至南纬60度的海洋表面平均温度达21.04摄氏度,为有记录以来同期最高。

曼泽洛说,随着海洋在夏季继续升温,亚洲多地、墨西哥、加勒比海和美国佛罗里达州附近水域的珊瑚礁将有更多珊瑚白化。

责编:钱晶晶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