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打卡江苏“小而美”博物馆①|一块砖,一部史,南京城墙博物馆成“网红”

编者按

“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言犹在耳。江苏目前共有备案博物馆355家,其中不乏南京博物院、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等全国知名博物馆,当然也有一批小众却独具特色的“宝藏”博物馆,它们同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与独特的文化记忆。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之际,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客户端特别推出《打卡江苏“小而美”博物馆》专栏,让我们一起聆听历史的细语,领略博物馆的独特魅力,感受江苏多样的文化面貌和丰富的历史文脉。

“这里是‘城墙百家姓’互动屏,只要在屏幕上输入自己的姓氏,系统就会自动跳出600多年前与你同姓的制砖人,还会显示这块砖在展厅里的对应位置。”在南京城墙博物馆“一砖一石,众志成城”城砖展示厅,讲解员李梅正在向游客介绍馆内有趣的互动体验。当记者输入“杨”字,系统立刻跳出包含杨亨在内的10多名杨姓制砖责任人,并显示制有“杨亨”姓名的砖,位于第3行第34列。记者注意到,展厅里有700多块精品城砖,如同巨大书架上摆放着的珍贵书籍,带给游客强烈的视觉震撼。

展厅里陈列的墙砖

南京城墙博物馆正式开放才两年多,却已晋升为博物馆界的“网红”,吸引年轻人纷纷来此打卡,它的秘诀是什么?“用时尚语言讲厚重历史,在古老与潮流交融中,让博物馆有料、有味,也有趣。”南京城墙博物馆副馆长金连玉解释,“不仅仅是互动体验,从建筑设计到文物展陈等都体现了这一特征,带给游客惊奇又愉悦的感受。”

博物馆也成为独特的展品

站在博物馆外,西边是“天下第一瓮城”中华门,东边是现代与古韵并存的老门东,南边是绵长蜿蜒的秦淮河。博物馆别具匠心的设计,本身也成为一件独具特色的展品,网友诗意地描述其为“你站在城墙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博物馆里看你”。

主色调为青灰色的建筑外观,和600多岁的城墙融为一体;外立面攀登坡道和中华门斜坡马道,方向相反又彼此呼应;中空玻璃幕墙,让古朴沧桑的城墙、高大的梧桐树、川流不息的车辆皆倒映其中。而漫步博物馆内,又可以透过玻璃幕墙观赏到馆外的如画风景,实现博物馆整体造型与中华门段城墙的古今交融、和谐统一。

玻璃幕墙可看到周边景物的倒影

“在筹建之初,馆藏文物约95%以上是城墙砖,种类较为单一。通过组建专门文物征集团队,拓展展览主题,借助多种途径,我们征集到2500多件文物。”金连玉告诉记者,“因为明城墙是近百万工匠参与、历时28年、烧制上亿块砖的浩大工程,我们把常设展览定名为‘旷世城垣——南京城墙历史文化陈列’,从设计思想、筑城技术、都城文明、军事防御和遗产传承5个方面,全面阐释南京城墙历史文化与遗产价值,独立成章又环环相扣,其中大量文物极具特色。”

观看城墙砖

城墙砖上铭文信息丰富,有不同的字体,也有不同身份的铸造者,如僧侣、囚徒等。还有一些有趣的铭文,如“刘德华”“寿南山”“福东海”等,让人忍俊不禁。这些城砖是如何制成的呢?馆内不仅有文字解说,还有人物塑像,还原了城砖制作过程,包括择土暖水、练泥压泥、制坯阴干、装窑烧窑、窨水开窑,即使小朋友不听解说,参观后也能大致了解制砖过程。

明代黎川砖窑以及砖坯

在博物馆内,记者看到从江西黎川实地搬迁来的明代黎川砖窑以及砖坯。2017年因水位骤降,原淹没在黎滩河水下的大片砖窑遗址得以显露,黎川县人民特将其中保存较好的一座砖窑捐赠给南京城墙博物馆。为了保持黎川砖窑的原生性,博物馆专门制作了大型文物箱,采用整体打包的形式运输,最后利用吊机将砖窑运进馆内。黎川砖窑也为探索南京城墙砖烧造技术提供了重要实物材料。

在不远处,展馆内的佛郎机吸引了众人目光。佛郎机曾是葡萄牙人海上掠夺的利器,明嘉靖年间,南京兵仗局仿制了26架铜质佛郎机。展品由母铳、子铳、炮架和横栓构成,无声诉说着中外火器的融合发展之路。

馆内陈列有兵器

馆内的多媒体技术随处可见,古今智慧穿越时空,在这里面对面交流。在介绍南京筑城史时,一段球幕影片讲述着明初天象与城池的关联;在展示明初南京城墙的辉煌时,旁边小视频以永乐十二年“麒麟贡”历史事件为底本,演绎了“南京城墙的一天”;最让人难忘的是一个大型明代南京城全貌沙盘,随着投影里的讲解,沙盘也配合解说词“动”了起来,呈现城墙数百年沧桑变化。

明代南京城全貌沙盘

游客随手拿起沙盘区的听筒放在耳边,里面传来南京城墙的歌谣。“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花马,带大刀,走进城门套一套,看你吃橘子还是吃香蕉?”稚嫩的声音把人带回悠远的年代。

作为“旷世城垣”展收尾的“城墙记忆”,超大屏幕上展现着100位专家学者和普通人讲述的城墙故事,游客点击即可观赏、了解城墙过去的点点滴滴。馆内还设置了留言亭,城墙记忆的收集与展示在这里持续进行着。

馆内展览

博物馆不仅要吸引新的游客,还要让“故人”常回来看看。该博物馆在常设展览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开馆以来,博物馆已举办一系列聚焦文化遗产的展览。从开馆特展《盛世聚首——圆明园兽首特展》,到2023年度原创性特展《文谟武烈——永乐的世界遗产》《大唐宝藏——法门寺地宫文物精粹展》,博物馆引入各地不同特色的文物展示大明风采,不断为游客带来新的观赏体验。

同时,由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南京城墙保护基金会向社会发起的“颗粒归仓 守护城墙”活动,自2016年至今已累计收回超过50万块城墙砖。“这有助于我们对南京城墙进一步研究,整理后的极具价值城墙砖、新的研究成果都会立即补充到展览中,这对城墙博物馆的‘永葆青春’起到了有力支撑。”金连玉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民仆/文 曹阳/视频 王瑞枫/图片

责编:姚依依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