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交汇点Lab|南京失恋博物馆里的爱与人生

一个储存爱情遗产的场所;一个记录人生脚印的储藏器;给失恋的你,一个来自未来的人工呼吸。”——南京失恋博物展

今天是5月20日,谐音“我爱你”,也被称为“网络情人节”。我们却约了南京失恋博物馆的馆长聊“失恋”。

在社交平台上,网友们如老友般亲切称其“南失”,它是微信公众号“南京失恋博物展”,截至今年4月23日,一共征集和发布了449个失恋故事,被千万人阅读过;是曾存在于不老村和广州路上的“南京失恋博物馆”,四年吸引近20万人从天南海北跑来参观;也是在南京、常州、无锡、成都、珠海等城市呈现了十多次的特展。

2016年,“85后”小伙高雨生在南京开出了国内第一家“失恋博物馆”,后来又陆续开张了“失恋书房”“失恋咖啡馆”,并推出失恋系列的周边文创。而这一切,在2019年的最后一个夜晚按下了暂停键。今年3月,告别1530天后,高雨生带着“南失”在四方美术馆以一场名为“花事了”的展览重回大众视野。

“馆长,‘520’大家都在说‘爱着的人生’,我们今天不妨就聊聊‘爱过的人生’吧。”

“不,我们聊的是‘爱与人生’。”

缘起“下雨的丹凤街”

所有的故事,从一个悲伤的“她”开始。

时钟拨回到2016年8月19日,下雨的丹凤街,高雨生与一个打着伞哭泣的女孩擦肩而过,“这个女孩怎么了?”高雨生忍不住猜测女孩的心事:“她是不是失恋了?”,继而又一想:“能不能做一个‘失恋博物馆’?讲讲失恋的故事”。这个念头一蹦出,他的大脑便开始飞速运转:“会有人愿意分享吗?怎么征集展品?用什么样的方式呈现?”

当天下午,微信公号“南京失恋博物馆”(后更名为“南京失恋博物展”)上线,发出了第一篇推送:失恋博物馆|南京人的隐秘心事。

第二天,高雨生便收到了第一件失恋“遗物”:邦迪创可贴。创可贴的外包装上标着生产日期2011年8月,保质期是3年。早已过期的创可贴还能让人感受到爱情初始时无微不至的温度,故事结局却是“他现在结婚了,也有了宝宝。祝他和我自己各自安好吧”。

任你思想拉锯,由你怪力挽留,于事无补。这个防水的创可贴,没能防住爱情的变化和世事无常。但是“当时那会,它呵护着我的伤口,就像记忆中的他一样”。也许终有一天,当伤口处开出花朵,创可贴会成为温柔的纪念。

即使是看起来“世俗”的物件,也存着主人真挚的情感投入。热烈相爱,败给现实,这是“学霸”王楚和“学渣”老宋的故事。老宋说:“这里有张卡,你帮我转给王楚,里面有4672块。1600是我还给她的。王楚最喜欢鱼香肉丝,今天人民币和澳元的汇率是……如果一周吃一次鱼香肉丝,够从大一……”

王楚拒收的银行卡是失恋博物展的第343件藏品。

“你是做什么的?”

“我收故事的。”

“什么样的故事?”

“情感故事。”

高雨生在馆里收失恋“遗物”,也出去“收故事”。草场门大街和漓江路路口的“老王烧烤摊”,高雨生在这里收到了“南失”的第448件藏品——源于烧烤摊的爱情故事。

小高和小芸因“老王烧烤摊”结识,然而一个是高中肄业在理发店打工的农村小伙,一个是大学教授和高级工程师的“掌上明珠”。没有“主角光环”,不曾“峰回路转”,故事的最后,小芸漂洋过海、结婚定居,而男主人公小高盘下了“老王烧烤摊”。不惑之年的他已被岁月的砂纸磨出了毛边,依然每天在她家楼下守着一寸烟火,于孤独的街头精细地熬一碗她最喜欢的瑶柱砂锅粥。

你看,有的人就是可以守着回忆过半生。这件特殊的爱情遗物和主人一起静驻在时间里,对抗物是人非。

初见,似乎每一件藏品都在说:“我爱你”这件事,希望下辈子能有好结局。

不老村里“不老”的爱情

“心就像一个即将拍打到岸边的巨浪那样膨胀了起来”,爱情发生的时候轻盈,明媚,惊天动地;“那是生根发芽再生生拔掉的痛楚”,爱情结束的时候沉重,黯淡,万籁俱寂。

爱你,无疾而终,生活,却无法骤然中断。

2006年,世界上第一家失恋博物馆诞生在克罗地亚,创办人在结束了和女友的四年恋情,商量如何处理他们的共同物品时,想着是否能用更乐观的方式,纪念曾一起度过的时光,于是萌生了创办失恋博物馆的想法。

如今,林林总总的失恋博物馆早已遍布各地,但南京失恋博物馆是全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个不收门票的。

彼时,创办“南失”公号不久,在朋友的帮助下,高雨生在浦口老山不老村的一家咖啡馆里拥有了一方展示失恋物品的空间,构建一处失恋人群的自留地,安抚那些来自四面八方、失魂落魄的情绪。“不老”和“失恋”两个词就好像刻意为之的巧合,那些失掉的爱情在一个叫“不老村”的地方被高雨生妥善存放,永不会老。

那两年,人们从天南海北赶来,走进这一处朴素的“博物馆”。暖手宝、PSP游戏机、手链、日记本、门票、租房合同、球衣、钥匙……只有一个房间的展馆收留着来自全国各地的物件,失恋者无法处置的“爱情遗物”,被静置在一个个玻璃相框里。从“关于你我”到“你我无关”,写满了人类的嗔痴爱恨。

爱情信物,如此平凡,却被时光和那份深情打磨得如同勋章。每一件,都像一段爱情的线索,牵引出“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的遗憾,也延展开“各有渡口,各有归舟”的决然。高雨生说,寄托着特殊情感的东西都是有灵魂的,每一件展品背后都隐藏着它主人的情感刻痕,当它们被展出的时候,这些情感便从中喷涌而出,传递给每一位参观者,“在这种浸入式的体验中,悲欢可以达到某种程度的相通。”

这间“简陋”的博物馆,拥有着小说般的想象和质感。在这里,高雨生见过各种各样的面孔,慕名而来的年轻情侣,人到中年的孤独男人,为情所困的人发着呆不知所措,走出情伤的人摇摇头释然一笑。他们在墙上留下火车票,出发地天南海北,终点都是南京;他们趴在桌上写明信片,有人写着写着哭到不能自已,有人沉默不语带走了那张明信片。

汹涌的情感如潮水退潮般席卷而去,留下空空如也的海滩,尽是孤独。然而面对孤独,是人生的常态。

再看,每一件藏品又好像都在说:人生来日方长,要有勇气成为他人的过去。

失恋博物馆“失恋”了

佛家说,会者定离。如果结果是“离”,那么当初的“会”还有意义吗?“意义”,一直是高雨生非常抗拒的一个词。

“有一次我通过邮件采访一个身在国外的姑娘,她说自己遭遇了‘渣男’,但在和我十几封邮件往来‘控诉’之后,姑娘却释然了,留言告诉我这段感情里自己也有做得不好不对的地方,她说是时候放下过去重新开始了。”

帮伤心男女们彻底告别过去,“南失”每一条微信推送的最后都标注着:“寄送给博物展的物品默认将物品所有权转让给博物展,无法退还,请慎重寄送”。但有一次,物件主人再次联系上高雨生,坚持要取回爱情信物。“那时候博物馆已经闭馆,几百件藏品积压在相对狭小的空间里,我要从里面去找两枚戒指。我花了半天时间找到并破例寄还。因为他们要结婚了。”

“一定要问意义,这些就是吧,即使对我毫无意义,于他们也是有意义的。”然而坚持不收门票的失恋博物馆,即使高雨生后来推出了帆布包、笔记本、“失恋小酒”、明信片、书签等一系列失恋周边文创,依旧入不敷出,还招来不少麻烦:比如有人称早已注册“失恋博物馆”商标,导致“南京失恋博物馆”被迫更名“南京失恋博物展”,再比如一再被粗陋的商业行为模仿和抄袭。

2019年8月19日,高雨生把“失恋博物展”搬到了广州路上,然而四个多月后,“南失”宣告“失恋”,在“失恋书房”用一场音乐会和大家说了再见。提起这场告别,高雨生笑言,情怀可以温暖人心,却无法支撑房租水电,再加上当时自己已经做了四年“南失”,也有些疲惫和茫然,就想调整一下状态。只是让粉丝包括高雨生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是,“暂别”成了“阔别”。很长一段时间里,甚至连“南失”的公号都处于停更状态。

“你知道吗,刚关注你的时候,我还是一个为了失恋流泪难过的小姑娘,而现在,就在此刻,我已经成为一个18天小朋友的妈妈了。”“南失”陪伴和安抚了无数失恋失意的人,他们在公号推文下留言,执着追问:“馆长,‘南失’什么时候回来?你什么时候回来?”

“我啊,就是如常生活啊,总要过日子。”辞去原本电视台的工作后,高雨生和朋友经营着一家广告公司。高雨生说,那些留言他都看到了。无人知晓的时刻,他一边整理藏品一边记忆闪回,那些未曾谋面的影影绰绰的面孔,他也很想知道:8年过去了,在失恋博物馆留下故事的他们,后来都怎么样了?

后会有期,“南失”与爱

4月末,2024“文都主理人春集”在鸡鸣寺旁的“世界文学客厅”开市。“买不容易买到的书,遇见不容易见的人”,让“南失”读者和粉丝惊喜的是,他们遇见了好久不见的高雨生。

一起参与活动的资深媒体人、心理咨询师文岚对“南京失恋博物展”印象深刻。在她看来,感情的物件其实装载着记忆,如果它能以一个实体形式储存在某一个空间里,那么这个充满仪式感的储存过程,能让你尊重过往的世界,同时好好作别,也会让你变得成熟,更懂得爱的意义。“失恋博物馆也有着心理疗愈的功能,类似于心理咨询中的完形疗法。”

是的,某种程度上,失恋博物馆是恋爱中各个阶段的人情感储存的载体,而高雨生也成了很多人的树洞。有一次凌晨3点,高雨生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被他掐断后又固执地打来,接通了,对面怯生生的声音:“你是失恋博物馆的馆长吗”,高雨生回答“我是”,女孩开始语无伦次地讲述,说了不到10句,便泣不成声。

“她足足哭了5分钟,你知道认真哭5分钟其实是很累的”,那漫长的5分钟里,高雨生不知如何安抚,也没有打断对方。整理好情绪,女孩说“谢谢你馆长”便挂断了电话。“我不知道前因后果,但我相信她后半夜的睡眠一定比前半夜好,这就够了。”高雨生说。

“如果‘南失’一定要有一个模样,我想应该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每一个失恋的人来到这里,埋下一个种子,埋藏一段心事;寒来暑往,跳丸日月,种子变成了森林,我们的往事成了树林间雾气氤氲。”储存、倾诉、治愈、和解,随着公号恢复更新,高雨生和失恋博物展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

“南失”终于要重开了?

“我不知道。”高雨生说,他总解释自己在等一个足够好的故事,解释需要挣钱来养活梦想,但他内心清楚,他有些害怕,怕仓促上马又会黯然离场,怕迎着的目光太多最终辜负了期待。“但只要重启,失恋博物馆就永远不收门票,这是我的初心。我始终是想把它做成一个理想国。”

城市容纳着五光十色的人生,也接纳了纷繁复杂的情绪。新东方文旅Citywalk项目负责人沈飞地很久前就关注过失恋博物馆,“某种程度上,失恋其实可以帮我们补全当下城市想象中对‘人’的关怀缺失的一块,这个IP和哪座城市绑定在一起,哪座城市实际上就被赋予了温柔与治愈的联想。”

后会有期。也许有一天,你就会在南京城的某一隅无意瞥见“失恋博物馆”。“无论是否失恋,都欢迎进来看一看,和‘失恋’待上一会儿。”高雨生说,最终透过每一件藏品,真正希望我们了解的,是人生,是怎样爱别人和如何爱自己。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黄欢 范杰逊

责编:张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