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张家港市各学校微信公众号出现“关停潮”。此举一出,引发社会热议。但一种声音尤为突出:关得好!“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该紧急刹车了!
学校微信公众号,本该是展示学校特色的窗户,何以成了破了窟窿漏风的墙?长期以来,学校微信公众号发展两极分化严重。一部分学校微信公众号花样频出,不仅坚持每天推送文章,视频号、菜单栏等也是一应俱全,也有一部分学校公众号长期形同虚设,点开页面最新一次更新还在半年前,任其“荒废长草”。
重要信息发布和公众服务,是公众号的两大职能。然而,渐渐地,一些公众号发展变了味。部分学校花尽心思在公众号上“内卷”,学校招生信息、重大活动、日常教学、社团活动、名师风采,甚至每周食堂菜谱,事无巨细,内宣和外宣内容“大乱炖”,信息价值密度较低。实际上,公众号并非学校内部“黑板报”,并非所有信息有对外发布的必要,一些原本可以在内部渠道推送的消息对公众来说缺乏信息价值。也有家长吐槽,学校直接将通知信息发公众号,但由于关注的公众号太多,很容易忽略学校公众号推送的消息,通过班级家长群通知反而更方便。
关停微信公众号,让不少教师卸下了沉重的担子。绝大多数学校的公众号是由任课教师兼职运营,频繁的更新频次,让原本教学任务就重的教师苦不堪言。每天从策划公众号选题,到编排、送审、推送,都要耗费不少时间。而一些精心编排的公众号,最终阅读量只有两位数,实属事倍功半。教师编得累,文章又没人看,耗时耗力又传播效果不佳的公众号,自然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政务公众账号亟需正本清源,强化规划统筹,防止加重基层负担。对于学校来说,提升教学质量才是王道,而非耍花拳绣腿,搞表面文章。一些学校过度依赖通过公众账号展示办学成绩,甚至导致校际之间盲目攀比形成不良风气。还有学校公众号运营人员本身缺乏媒介素养,审核把关不严,错别字、表述不规范等现象频出,推送内容食之无味,还有学校将公众号文章点赞、转发等作为“指标”下达给家长,形式主义之风明显。关停公众号,减轻教师负担,让教师潜心从教,也让教育重回清净纯粹氛围。
然而,关停公众号并不代表学校“与世隔绝”,更不代表“逆新媒体潮流”。张家港市一些学校发布公告称,“后续更多教育工作信息敬请关注‘张家港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网站、‘张家港教育’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另外,一些事务类通知公告将通过班群等形式及时告知师生和家长,师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简洁、高效。
推动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不局限于学校。张家港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单位也相继宣布微信公众号停更。但公众号并非一关了之,原本张家港住建局的微信公众号服务功能“二手房成交预约”“智慧物业”“燃气隐患举报”等,已迁移至“今日张家港”App。不少基层政务新媒体账号多以转发其他账号内容为主,实属“为了存在而存在”。在当今注意力稀缺的时代,重合度较高的账号内容已然满足不了人们的信息需求。因此,在关停基层低质量运营政务新媒体,降低传播渠道资源浪费的同时,还需提高公众账号集约化管理水平,整合政务信息发布渠道,还公众一个清爽、高效的政务服务渠道和信息获取空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程晓琳